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国家首次专门就企业家发布的政策,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落实文件精神,首先要面对谁是企业家?何谓企业家精神?发展企业家创新型经济意义何在?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中国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实现持续发展和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十分重要。
谁是企业家
企业里那些创新并创造价值的领导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与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无关,富于创新意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愿意投入新事业,敢于为此承担风险。他不是单纯改变生产要素,而是同时改变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带来新价值,带来创造性的改变,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我们对企业家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 “企业家”这个词是舶来品,法国人最早把流通过程中使货物增值的商人称为企业家,后来英国人又将其提升为使资源创造价值的企业主。经济学家马歇尔注意到企业家和组织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经济学家熊彼特进一步提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家的概念也随之引入,但应该看到社会上对企业家概念上的误解还很多,比如将民营企业家等同于资本家,将国有企业家简单等同于国家公务员,将企业家视同一般企业管理者等。这些片面的认识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很不适应。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学的意义上,企业家是稀缺要素,是企业的领导者,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子。企业家通过创新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改变生产函数,塑造市场,承担风险,颠覆竞争模式,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是以其独特的创新行为和社会贡献来定义的。今天企业家不限于新企业的发起者,大家也常谈到企业家政府、社会企业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企业家”新内涵。企业家群体是历史的产物。西方现代企业家群体是在工业革命与殖民活动中为追逐利润和寻找宗教乐土而诞生的,从家族企业到公众公司,企业家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是在清末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家依然怀抱着实业强国的梦想,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为其注入了新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使得中国的企业家在资源组织、风险承担和创新活动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经过30年改革发展,中国的企业家队伍主要包括三个来源,一是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二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成的混合所有制或民营企业领导人,三是由民营企业成长培育的企业家,以及在以上三种企业中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企业家正在引领着全球科技创新和企业变革的新浪潮。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作用和企业家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意见》开篇便明确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承认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为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承认企业家提供了政策依据。
国有企业家是我国企业家群体的重要成分。《意见》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家”的概念,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围绕国有企业有无企业家见仁见智,但今天终于形成共识,承认国有企业家的贡献。企业家是创新并创造价值的人,并不存在所有制限制,德鲁克认为,无论公营部门工作人员还是私营企业主只要有创新精神都是企业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企业家。国有企业家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突破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2017年财富公布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115家入榜企业中有48家中央企业、18家地方国有企业,包括中国建材集团在内的国有企业排名大幅提升。国有企业家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源泉,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在国有企业家带领下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纳税、改革创新、就业和社会保障、贯彻国家政策等方面有巨大贡献。中国建材集团2016年社会贡献值达600亿元。《意见》数次提及国有企业家,给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是国有企业市场主体身份的再确认,更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信号。这意味着对国有企业家团队实施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的激励和业绩标准、市场化的流动机制等改革有了依据。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家要加倍努力,创造更大价值,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企业家中的模范。
何谓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反映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市场环境与个体偏好。《意见》提出“三个弘扬”,列举了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等精神,展现了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我认为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有三大内核:创新、坚守和爱党爱国。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灵魂。企业家要勇于创新,用创新思维点亮企业。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和冒险的精神。而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和把握机遇,冒险不应是企业家的选项。这个观点我很赞同。过去供给不足,机会成本不高,敢吃螃蟹的冒险者有可能成为企业家。而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家应认真思考、评估和把控风险,识别并有效利用各种机会提升经济效率,以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企业发展。中国建材集团身处竞争性行业,提出传统建材转型升级、加快三新产业发展和积极探索新业态三条发展曲线,大力培育发展的光电玻璃、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膜材料、石墨基碳材料、人工晶体和特种工业陶瓷等十大高科技新材料,技术上世界领先,有些业务规模已是全球第一。中国建材集团还不断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在国资委指导下成功开展了许多制度创新,成为中国规范治理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探索者。
坚守精神让企业排除万难。做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需要痴迷者,需要不怕风险失败、持之以恒的坚守。做企业是个苦差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企业家应视之为终身事业。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企业以及企业的业务、产品、技术等,没有10年不行;要想做到彻底掌握,运用自如,需要20年;要做到极致,成为世界一流,需要30年。弯道超车,如果没有超强的毅力和耐力,耐不住寂寞,同样不能成功。德国工业靠众多“隐形冠军”企业称雄于世,这些“隐形冠军”创业至今平均已有60年以上;日本的三得利公司靠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做出全球品牌第一的威士忌;中国建材集团的纸面石膏板和玻璃纤维也是靠40年的坚守才发展成为质量和规模全球领先、世界一流的业务。这些都是靠坚守精神。
爱党爱国为企业指引方向。企业家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要自觉成为党在经济领域的排头兵。《意见》提出要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要建好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家队伍,承担起党交付的历史重托,发挥示范带领作用;党员企业家都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去,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支忠诚可靠、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知识互补、结构合理的优秀企业家团队,没有十年半载很难组织起来,要倍加爱护,充分信任,着力培养。中国建材集团是通过联合重组快速发展起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同来源的企业家能够携手共进,主要是靠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靠建设世界一流强企的共同信念,靠包容和谐的企业文化,靠催人奋进的企业氛围。
市场根植于社会,企业需要回馈国家。因此企业家应当有家国情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自觉追求,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多财富,努力增进全社会幸福感。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大的升华。近代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掘、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历程。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新时期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中国企业家围绕实业报国、振兴中华这个核心虚心学习,刻苦实践,不懈奋斗,创造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今天柳传志、任正非、马云、鲁冠球等优秀企业家正在将这个火种传下去。完善、传承、弘扬爱党爱国和创新坚守的企业家精神,对于荡涤社会上的浮躁功利之气,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企业家创新型经济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世界大势,中国企业家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完成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需要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和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赶超,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在引领全球,创新之外别无他途。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经济,才能让中国经济获得持久动力。
企业家始终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中坚力量。熊彼特从探寻经济长周期波动的原因来认识创新活动和企业家作用。通过重新组织生产要素,企业家不仅仅带来增长,而且带来创造性毁灭,颠覆旧的业态和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质变。活跃的企业家阶层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促进了新的社会分工,造就出庞大的中产阶层,成为国家稳定繁荣的压舱石。企业家还为社会创造新的业态和工作岗位,源源不断为政府提供税收,成为建设福利社会的基础。在卓越企业家的领导下,强大的企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财富和实力的主要存在形态。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率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迎接新的挑战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家日益感受到全世界的期待和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们要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家创新型经济需要营造国家引导、政策扶持的生态体系。优化行业产业组织、改革国家和社会投融资体制、建设行业自治协调组织、集聚有利创新的平台和要素、完善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促进机制等,共同构成了企业家创新的制度环境。此外,一个积极参与、包容支持创新活动的社会氛围也很重要。《意见》提出“三个营造”和“三个加强”,即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对企业家优质高效务实服务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这些为创新型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当前中国要发展的以企业家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一,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全社会认识企业家及其重要作用,企业家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以创新、坚守和爱党爱国的精神,引领社会风气,塑造刚健进取的国家精神。其二,积极的企业家政策,吸引培养造就庞大的企业家队伍,占领全球企业家人才高地。我国企业家队伍既有国有企业家又有民营企业家,既有大中企业家也有小微企业家,既有新经济弄潮的企业家也有实体经济坚守的企业家,这个企业家群体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这支企业家队伍是国家强盛之所在、国民经济基础之所在。企业家强则经济强,企业家强则国家强。其三,保护企业家权益。依法依规,保障企业家产权、创新权益、经营权,使企业家安身、安心、安业。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投入创新活动,既能保障社会公平和福利,又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保障经济社会具有持续活力。其四,以创新引领发展。发挥企业家作用,逐渐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以企业家创新经济代替管理型经济,克服“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衰退等难关,对我们是很大启示。我们要以创新为动力,带动广泛就业,解决行业结构调整、过剩产能退出等问题,平稳跨越经济转型的阵痛。其五,创造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企业家作用,做好企业家服务,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为中国企业家创新型经济搭建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中国企业家创新型经济正在形成,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让我们以创新、坚守、爱党爱国的精神,积极投身祖国改革发展大业中,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为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