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功在边疆②特稿】四千多公里外的雪域高原,一群湖南汉子创下这样的奇迹

来源:红网 编辑:杨桦 2018-11-02 16:45:00
时刻新闻
—分享—

喜马拉雅日拉雪山下,小康乡村拔地而起。

湖南建工集团在雪域高原、封山期长达半年的“孤岛”,创造了奇迹。

奉献在边疆,湖南建工集团将专业和操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玉麦。

湖南建工集团玉麦小康乡村建设项目部经理龙君介绍项目情况。

去往边陲玉麦的道路,十分艰辛。

相关链接:【建·功在边疆①视频】建筑湘军在玉麦创造的奇迹如格桑盛开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通讯员 何力杰 玉麦报道

通往边陲玉麦的路,十分艰辛。

从长沙飞到拉萨,开上400公里山路到隆子县,再从县城走197公里险峻坑洼的土路,经受路的一侧就是万丈深渊的提心吊胆,再感受一个车身宽的道路难以容下另一辆车的绝望,车子在咆哮声和颠簸中翻过两座4000米、一座5300米的雪山,才到玉麦乡,总时长约为13个小时——还得看天气和路况,遇上山体滑坡和修路施工,用时还将无限延长。

“曾经,我们拖建材的货车在雪山公路被堵过7天。还有集团来慰问的领导,因为雪崩差点遇险,最后看着山脚下的工地就是没法下来,只能一步三回头地抱憾折回,到玉麦真是太苦太险。”湖南建工集团玉麦小康乡村建设项目部经理龙君感慨地说。

然而,越是艰难,越是勇往直前。在这位浑身散发书卷气和人格魅力的“老建工”的带领下,前后有几百位湖南建工人用“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拼搏和奉献精神,在这片雪域高原,硬是创造了建筑湘军的新奇迹!

赞!

玉麦乡很大,玉麦街道很小。

它的乡域面积3644平方公里,超过内地任何一个普通的县城;它又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目前全乡9户31人。

玉麦的发展变化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

2017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玉麦小康乡村建设启动。

项目明确由湖南建工集团具体负责建设实施,采取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全面规划、建设玉麦小康乡村。

接到任务后,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表示,一定不讲条件、不畏艰难,把玉麦建设得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2017年11月,湖南建工集团副总经理谈毅带队到玉麦调研踩点,踏勘项目规划细节。

彼时的玉麦,石头砌成的房子,低矮阴冷不说,还经常被雪压塌。

根据规划,新建房屋将全部使用钢筋水泥,依照藏族建筑风格新建56套轻钢装配式结构民居,新建1座中心公园、6座广场等,还在项目的主要干道、广场、次要干道、林地等区域,种植上藏川杨、柏树、雪松等当地树种以及高山杜鹃等灌木,地面铺设当地草,营造出生态、舒适的生活氛围。

项目还配套解决给排水、电力、通讯、道路、乡政府、卫生院、学校、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惠及56户197人。

“湖南建工集团讲政治、顾大局,尽职尽责,积极助力西藏玉麦乡小康示范村建设。”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湖南省援藏前线指挥部党委书记、总领队廖良辉曾在调研玉麦乡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时,这样说。

隆子县政协主席、玉麦项目指挥长索朗巴珠长期“蹲守”在玉麦一线,与湖南建工的工作人员一道风里来、雨里去。在他眼里,这群人太了不起了,他曾多次表示非常感谢湖南建工对玉麦乡建设所做的努力和所有的付出。

难!

这样的项目,在湖南建工史上也绝无仅有。

为何这样说?主要是“难”。玉麦特殊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决定了项目建设要比在内地困难得多,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一天四季稍夸张了点,半年的封冻期,雨、雪随时而来却是有的。”随项目走遍大江南北的龙君,可谓见多识广,然而面对玉麦,这位老建工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参与建设的最难的项目。

难在哪?

一是运输物料难。龙君说:“记者同志,你们这次来对一路的艰险深有体会吧。可要比起半年前,这还算不错的了。”

他说的不错,是因为目前沿途道路已经在拓宽,在很多急弯、危险路段已经进行了改造和添加护栏。

过去,因为山路崎岖且积雪不化,机械、材料进场困难,部分机械拖车翻过第一座山后就不愿再向前,而是选择原路返回。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山,只能采用中型货车运输,为了将材料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项目部将9米的钢筋分割成6米、3米,方便货车拖运。尽管这样,中途返回的、弃货返回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物料是这样,人员的状况也是如此。因为高原反应和气候条件,工地作业人员雇佣拉萨和当地人居多。可经过长途跋涉,刚从车上下来看到如此艰苦的施工条件,扭头就走的也大有人在。

如此一来,“人、材、机”的费用也远超市场价格。

通讯中断也是常有的事,曾经有员工家属因为持续联系不上,而把电话打到了长沙的集团总部,还报了警。

2018年2月初,受连续的大雪天气影响,玉麦与外界失去联系,一支来自湖南的媒体团队与后方失去联系整整四天!

如此多的困难,在龙君以前的职业生涯不曾如此频繁。可就是这样,仍然有之前和集团合作过的施工单位追随而来,有的甚至连价钱都没谈就进场了。“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相信,是家国情怀连接了彼此。”项目部人员在平静中难掩内心的波澜起伏。

干!

10月25日晚八点,玉麦的室外气温降到零下,雪花纷纷扬扬落下。工人还在赶工,推土机的轰鸣响彻夜空。

自去年12月19日项目进场以来,无论下多大的雪、条件有多艰苦,项目部所有人员都是每天早晨7:30起床开始工作,克服高原缺氧、低温雨雪等恶劣气候,加班加点抢进度抢节点。

“来到玉麦,就是奉献”。湖南建工集团华西工程局纪委书记易杰超是位80后,今年7月到项目部以来,一直在现场蹲点调度,脸上和手上已被高原艳阳晒得紫黑。

越是艰难的环境,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为重要。今年4月11日,湖南建工集团副总经理谈毅召集召开项目党员大会,成立联合党支部,要求党员带头,齐心协力把工程搞好。

只要任务未完成,工作就不会停歇。项目部生产经理罗立光几乎每天都在盘算施工进度。他说,今年拉水泥的车就翻了两次,今年春节回来项目部的路上,被堵了两天,差一点翻车了。

“开始没有害怕,后面想着还是紧张。”罗立光说,那次差点就“牺牲”了,后来踩着半米深的积雪走下了5000多米的雪山。本可以在机关轻松岗位做到退休,但接到玉麦项目任务时,罗立光不顾家人的反对,还是来到了这偏远的边境高原乡,平时身体一直很好的他,在这里三个月就病了两次。“家里还是不想我来,担心我,对他们也有愧疚,有次甚至发烧到41摄氏度,确实很难。但是,只要对藏族同胞的承诺还未完成,我们全体员工就不会停歇。”

窗外,阳光又从高耸的雪峰折射下来,播撒在项目部题写着“国是中国明感恩不忘初心圆中国梦想,家是玉麦知奉献勿辱使命建小康乡村”字样的拱门上,显得那么耀眼和神圣!

记者手记:一路风尘一路雪。不是亲历者,不知道到西藏玉麦的天路之艰险;不是热血者,不能在这冰天雪地中待下一分钟。可是,有群人,不仅待下了,还在这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域高原、封山期长达半年的“孤岛”,创造了一项项奇迹:一座座饱含藏族民居特色的现代化小楼,在雪峰的掩映下焕发着光芒;卫生所、污水处理池从无到有,成为这片雪域亘古以来最新鲜的事物……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楼房林立、道路纵横、小孩嬉戏,欢声笑语响彻在喜马拉雅日拉雪山下。昔日的边境小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将成为一个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的边境“小康乡村”,愿雪域的明天辉煌灿烂,愿幸福吉祥永驻高原

来源:红网

编辑:杨桦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8/11/02/7216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