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强化国企应收账款管理 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11-13 11:44:00 字号: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应该在加强债务杠杆约束、降低杠杆率、确保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回笼、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敢于担当和有所作为。此时,应收账款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应收账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账面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则意味着其盈利质量不高。

基于近期调研中的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国企存在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过度增长的现象,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应收账款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方面来看,可以增加销售,减少存货;但使用应收账款的负面作用也比较明显,发生了应收账款,就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资金会被客户占用,显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最近几年,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呈现出如下典型特征:

一是应收账款的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这一问题以更加严峻的形势加以显现。在部分国企中,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速甚至远远超过了营收的增速,这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没有明显改善,风险持续累积并不断上升。

二是应收账款在主要业务板块的占比偏大。在部分国企的主要业务板块中,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大,其增速明显超过了主要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而且经济越“实”,越偏向大型机械设备、基建等“实体”,则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就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当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平稳转变,实体经济所赚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白条利润”的形式体现的。

三是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账龄偏长。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其成为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虽然多数国企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上均在三年以下,但个别企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仍占不小比例,而事实上逾期一年的应收账款就有很大可能演变成为坏账。相应地,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小,会对企业(特别是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企业)的盈利带来直接的重大影响。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坏账计提比例偏低,比例设置不够合理,其对坏账风险的预估明显不足。

导致应收账款余额过大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企业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对应收账款的不断形成和积累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来说:

一是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时,主要是基于购货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情况等做出决策,而这都要求有一个健全的征信系统。但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商业信用体系尚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决策时,通常还是凭经验、关系以及公开的信息进行决策,其对被授信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历史等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增加了产生呆账、坏账的风险。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宏观经济的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到平稳的转折期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期,这种相对紧缩的经济形势必然会对实体经济的应收账款产生明显影响。

三是市场竞争加剧。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往往以赊销方式招揽客户,而购买方又会将赊销视为一种无息或低息贷款,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快速增长,甚至超过了营收增长速度就不足为奇了。

四是下游企业拖累。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还与细分市场上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据Wind数据库显示,在近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低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行业要占到一半;而机械行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偏高,与其下游产业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房地产调控、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减少、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明显下降,而且客户的回款速度和还款能力也明显放缓。此时,机械设备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采取低首付的商业信用销售方式,进而累积起偏高的应收账款余额。

五是部分国企在考核上重量轻质。国企的业绩考核,主要体现在资产增值和经营成果上,营收和利润是经营业绩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是,在量上做大容易,在质上做优做强很难。为追求业绩,部分国企会采取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进而产生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还有部分国企会在不改变应收账款余额的情况下,人为地提高或压低坏账计提比例,以通过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的方式调节当期利润。

六是部分国企在战略上重利润轻风险。企业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而其对利润的追求可能是无限的。当一个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过于追求账面利润时,就会对以赊销方式签订的合同予以鼓励,或者是放松管控,进而造成企业的营收与应收账款的比例失衡,对应收账款的账龄控制明显弱化,对能否收回应收账款缺乏合理评估,这会明显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七是部分国企在管理上重制度轻风控。在部分国企存在赊销、回款“两张皮”的现象,赊销是销售部门的职责,而收款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在实践中,对赊销的事前调查和事中审查较严,但是对赊销的事后监控和回款管理明显较松,企业对其债权的法律保障和风险管理意识明显不足,重视不够。例如,部分国企对大客户没有签订赊销合同、保证函或抵押合同,对应收账款也只有按期限管理,并没有按风险程度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管理。此时,当赊购方的偿付能力下降、存货增加或者投资失败时,提供商业信用一方的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就不难理解了。

综上所述,要实现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应收账款质量、强化应收账款管理、落实奖惩责任机制是其应有之义、必然之理。

首先,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具体来说,一是要重视信用调查。通过查阅客户财务报表或者是银行的客户信用资料,可以了解其生产经营、偿债信誉、偿债能力、资本保障以及是否有充足抵押品或担保等具体信息,这些可以作为是否向其提供信用的重要依据。二是要重视风险分类。目前,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主要是按应收账款余额大小和逾期长短,较少考虑到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此时,可以参考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进一步细化应收账款余额的类别,以提高国企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重视风险分散。应收账款按风险分类后,可根据所在级次及风险因素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分散、转移风险。例如,应收账款在投向、额度、期限、结构方面的分散化,信用政策的多样化,开展保理业务等等。

其次,国有企业有必要确定其应收账款的合理规模。显然,赊销对于企业来说并非越少越好,也并非越多越好。过度追求现销会给企业的竞争地位、销售份额及市场占有率带来不利影响,而过度追求赊销则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金占用成本以及潜在的坏账损失。这就要求企业把握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现实中,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应根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景气程度、企业资产规模、营收水平、外部营商环境、毛利率水平、客户关系等因素综合考量,并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企业对其应收账款余额应该严格控制总量,实行动态管理。

再次,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应收账款责任机制。一是优化进销存信息系统。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采购、仓储、销售部门的营运数据及合同收款节点,提高数据预警功能,及时催收账款。二是改变赊销授信、账款回收“两张皮”的现状。要建立起赊销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分离、相互制约、权责统一的运行机制。企业的财务、销售、风控、法律等部门要分工合作,承担起赊销的授信、额度审批、调查、回款、审查和考核等相应权责。

最后,国有企业要采取多种手段保全资产。在收账策略上,可以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收风险高的后收风险低的,先经济手段后法律手段等方式进行清收。在收账形式上,可以采用岗位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专项清收等具体安排。在清收盘活上,可以采用债权转股权、以资抵债等方式,将公司的损失尽量降到最低。此外,对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应签订更为严格的赊销还款合同、抵押合同以及提出更为明确的第三方保证函要求。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17ZDA086)”阶段性成果。作者袁星侯为广州市国资委外派监事会成员、多家广州市属国企监事会主席)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袁星侯 温宏

编辑:杨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