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国企改革发展成就和新时代国企员工风貌,自今年3月份起,湖南省国资委与红网联合开展“国企心·祖国恋”征文活动,以个人、企业与国家关系为视角,生动抒写、展现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湖南省属国资国企建设生动实践、拼搏精神与突出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毕业分配来省建筑设计院时,省建筑设计院还只是一个400余人以民用建筑为主要业务的设计机构,而今天省建筑设计院以凤凰涅槃的精神,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以崭新的英姿屹立在湘江西畔、洋湖之滨,成为具有较大规模,总部办公楼兼备独特现代特征的国有科技型企业。
我个人也伴随省建筑设计院的巨大发展,经过努力奋斗,从一个普通的专业设计人员,成长为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省建筑设计院是吾家,我以省建筑设计院为荣,我深深热爱这块滋养我的土地。
在我的事业成长历程中,张家界荷花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新航站楼相关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让我终生难忘。
荷花机场让张家界走向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省建筑设计院原总建筑师蒋虔生先生带领下,我们承担了张家界荷花机场(原大庸机场)航站楼航管楼等机场航站区所有的民建工程设计。记得1990年春天,我们设计组一行去荷花机场建设现场踏勘,那里还是一片片点缀着金黄油菜花的农田,农田中部可见一青翠的小丘岗。远处张家界天门山山峰巍峨挺拔,横亘连绵,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的中国山水长卷。后来它被定格在航站楼的实施方案中,与跑道和停机坪一道被纳入候机厅的全景视框。
当年现场踏勘那会,从长沙到张家界交通十分不便,车程长达10小时以上。特别是进入慈利县后的那段山路漫长而崎岖不平,我们多数年轻人都经不起那样的长途跋涉和汽车颠簸,晕车不止……那些同行的前辈们对我们一路拍打,一路鼓励,这才让我们的身心日渐磨炼而成长起来。
回到院里,大家开展航站楼的方案设计,当时要求我们每人都独立做一个方案。当时,大约提出了10多个设计方案,依稀记得有杨瑛、张宏儒、我、曾依琳等。
1990年8月底,由省建筑设计院制作完成的两个方案的模型,一同运到了广州。在中南民航局组织的专项审查会议上,选定了我们那个具有湘西地方特色的航站楼方案。尔后,我在蒋总指导下与邓群又合作完成了航管楼的方案设计,并与当时规划室、二室建筑组的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张家界航站区内所有工程项目的设计,如总图、道路、景观、综合楼、货运库、消防救援站、中心设备机房、食堂、值班宿舍等。
在机场航站区施工过程中,特别是航站楼的主体施工阶段,一次工地现场问题处理让我印象特别深。结构专业负责人、时任二室主任工程师孙光耀先生因早年生病导致身体变形,在施工现场只能先由工人师傅在地上铺上施工模板,孙光耀先生边半躺在模板上观看结构施工,边与指挥部的领导交流,那一幕幕宛如昨日,着实让我们肃然起敬和分外感动。孙光耀先生不仅专业功夫一流,而且职业操守也是一流。我想,省建筑设计院正是有这些前辈们的奉献和敬业精神,才后继有人,生机勃勃。如今,孙光耀先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那种精神和品格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也曾记得那年端午节,我独自一人长途驱车到张家界荷花机场工地处理技术问题,那个曾经年轻和意气风发的我,与指挥部和施工单位的同志们一同奋战在工地上,在工地上过节的温暖场景。
1991年4月18日,荷花机场开工。1993年12月22日第一架银鹰降落在荷花机场的跑道上,机场正式通航。它的建成为张家界这颗风景明珠走出国门,向世界敞开怀抱,架起了一道道空中桥梁。建设荷花机场,让张家界走向世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作者们功不可没。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建筑设计院“优秀设计单位”光荣称号,1995年,张家界荷花机场航站楼、航管楼双双荣获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这是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在国家重点工程设计上获得的殊荣。
黄花机场新航站楼开启21世纪湖南空中门户新时代
1996年9月,湖南省民航局对长沙黄花机场新航站楼设计进行全球招标,湖南省内仅有省建筑设计院一家有资格参加此项竞标工作。记得当时院里成立了方案组并组织成员赴珠海考察学习。珠海机场指廊型的航站楼已是非常先进,让我们耳目一新。当年年底,院方案组推出两个方案,杨瑛和我一组的方案——平面为八字型指廊式,屋顶造型为现代流线型的方案被确定为送选方案。我们依据送选方案做了模型,设计3万多㎡的航站楼,在省建筑设计院也是首次。
后来,中标方案由加拿大B+H建筑事务所获得。随后,省建筑设计院凭借在张家界荷花机场打下的基础,成为了该境外设计方新航站楼深化设计合作单位,由此也开启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省建筑设计院与境外设计公司合作的先河。
1998年3月长沙黄花机场新航站楼进入初步设计阶段,省建筑设计院掺入了全专业的技术设计,并在北京国家民航总局召开的新航站楼初步设计审查会上顺利通过。
1998年6月,长沙黄花机场新航站楼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而我有幸成为该工程设计总负责人,该工程亦列入了院重点工程。当时的院二室专门安排房间,让设计组集中办公,也是由于该工程的重要性,院里首次为设计组全部配备电脑,采用CAD设计。那年正值省建筑设计院从手工绘图转向CAD工程绘图,黄花机场新航站楼成为了首个甩掉图板,采用先进的CAD软件进行电脑制图的大型工程项目。
记得当时新航站楼的施工图设计周期只有3个月,时间非常紧张,二室领导刘培金、杨正明十分重视该工程设计项目的人力资源配备,其中建筑专业就有邓群、帅湘、周泓、曾刚、罗荩等,都是院里的年轻技术骨干,日后他们都成为了设计行业的佼佼者。施工图设计期间,正值盛夏炎热时节,1998年7、8月连续40℃高温经常长达一周以上,由于经常性的加班,曾刚等同事中暑,但仍坚持工作,其拼搏精神在这一代省建筑设计院人身上得以彰显。二室主任工程师杨正明不顾高龄高温,经常在夜晚来办公室了解工程进展,解决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黄花机场新航站楼施工图设计,除建筑主体外,还包括总图工程,场内道路以及航站楼附属的高架桥。高架桥设计是属于道桥专业的活,我作为一名建筑师,一面向相关设计单位的专家请教,一面钻研相关的专业书籍,凭借个人在张家界荷花机场总图设计中积累的经验,最终为路桥和结构专业提供了高架桥与建筑主体衔接的相关作业图。
在新航站楼施工的日日夜夜里,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组的各专业负责人及设计人员都付诸了大量的辛劳与智慧。而我作为工程设计总负责人,每周大约有3—5天在工地上,处理本专业和各种需要进行的专业协调工作。看着工地上的新航站楼一天一个变化,那对我而言却是另外的一种充实。特别是施工到后期室内设计阶段,新航站楼一日之内竟有30多家施工队伍在同时施工。我也经常与指挥部的相关领导,穿梭和忙碌在新航站楼的工地里,协调各种设计事宜,与新航站楼一同成长。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黄花机场新航站楼历时两年施工,一座总建筑面积3.4万㎡,二层指廊式平面,外形呈现百舸争流且具有湖南地方特征的新航站楼横空出世,开启了21世纪湖南空中门户的新时代。至2009年该航站楼(现称T1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已超1000万人次。2001年黄花机场新航站楼荣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2004年我的硕士论文就是以“中小型航站楼设计研究”为主题,并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硕士论文。
11年以后,2011年由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黄花机场T2航站楼启用,该工程总建筑面积达21.2万㎡,是T1航站楼的6倍。我在T2航站楼设计中承担了审核工作。此项工作延续了我机场航站楼设计的一世情缘。
从1990年参与张家界荷花机场航站楼航管楼等设计至1996年长沙黄花机场新航站楼(T1)设计,再到2010年长沙黄花机场T2航站楼设计,20年间,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与湖南民航结下了长期的合作之缘。在我的事业生涯中,湖南民航是合作最长久的建设方。在这20年间,我还承担了湖南省民航局所属系统的黄花机场T1航站楼国际厅、2座宾馆、游泳馆、职工住宅等多个项目的设计。
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代表了湖南最重要的空中门户,这是让湖南走向世界的系统工程之一。“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展望未来,我期待与省建筑设计院同事们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努力,保持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在民用建筑、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引领地位和可持续发展,再创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新时代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殷昆仑)
来源:红网
作者:殷昆仑
编辑:刘秋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9/07/19/572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