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31万笔资金流纳入云端监管 株洲国资国企迎“指尖上监管”新时代
2025-08-14 11:48:46 字号:

31万笔资金流纳入云端监管  株洲国资国企迎“指尖上监管”新时代

红网时刻新闻8月14日讯(通讯员 俞强年 黄蓉)当国企告别堆积如山的纸质凭证,轻点屏幕即可完成监管追溯,一场由数字化驱动的监管革命正在株洲上演。

由株洲市国资国企自主研发的“株洲市国资国企资金监管系统”建成上线。该系统打破“数据采集难、风险识别难、穿透监管难”的传统困局,将31万笔资金流纳入云端监管,让“指尖上的监管”从构想变为现实。

这不仅革新了监管方式,更推动着国资治理理念向智能化、精准化跨越,开启“实时穿透、智能预警”的监管新时代。

图片1.jpg

破解“三难”困局:从纸质台账到云端治理的监管跃迁

“以前每到国资委现场检查,财务部总得提前一周整理纸质凭证,十来箱的资料把办公室堆得寸步难行,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7月24日,株洲市产投集团财务部长易柳的感慨,道出了传统监管模式下企业的真实困境。

而如今,通过资金监管系统上传电子资料,系统自动关联合同文本、资金流向和审批流程,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全流程追溯,企业彻底告别了为迎检熬夜奋战的历史。

这一转变,源于株洲市国资国企资金监管系统的上线运行。今年3月,市国资委响应大数据改革工作部署,启动国资国企资金监管系统建设,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从规划到落地,该系统于6月20日正式上线。这场从“纸质台账”到“数字云端”的监管革命,正深刻重塑着株洲国资监管的生态格局。

“过去的监管存在‘三难’困局——数据采集难,企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相互割裂;风险识别难,滞后的人工审核难以捕捉动态风险;穿透监管难,多层级股权结构下资金流向如同‘雾里看花’。”株洲市国资委副主任肖冬亮介绍。

2023年至2025年间,株洲5家监管企业累计产生31万笔支付记录,涉及资金规模超8000亿元,传统“事后检查”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监管需求。

自湖南省将“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纳入省委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后,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纪委的指导下,市国资委双轨推进改革:一方面依托大数据构建腐败防治机制,另一方面推动行权依据、过程、结果全流程数字化,全面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

该系统锚定三大核心目标:破解“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通、构建“智能预警”辅助人工筛查、打造“穿透监管”取代表面检查,以“资金监管”为切入点,通过数字赋能让监管从“企业负担”转变为“发展助力”。

图片2.jpg

重构监管范式:从人工筛查到智能防控的质变

在市国资委办公楼三楼的智能监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触控屏,国资国企资金监管系统随即呈现可视化界面:企业树状资金支付图谱实时跳动,资金监管看板以动态热力图展示流向,国资监管模块自动生成风险预警清单。

这套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的监管系统,重构起国资监管新模式,每笔资金有迹可循,实现资金支付全覆盖。

“该系统最显著的优势在于‘穿透式监管’能力。”株洲市国资委监督科负责人彭平介绍,监管人员可直接调取企业财务系统的支付凭证、审批流程影像,甚至追踪到资金最终使用场景。

例如,某工程投资项目中,系统会自动比对合同金额与实际支付进度,若发现某公司存在“超合同额度支付”情况,系统将立即触发红色预警,并关联显示施工进度与资金使用明细,帮助监管方精准定位问题。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对工程投资、股权投资等9大类资金的全生命周期监控。

特别是,该系统构建了覆盖“跨境支付、风险支付、大额资金流动”等18项指标的智能预警模型,织密风险防控网,让风险识别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防控”。试运行期间,系统累计发出3240条支付预警信息。

再者,无纸化数据池构建“实时归档”新生态。通过实时抓取企业财务数据,已归集5家企业2023年至今的31万条支付记录,形成标准化数据资源池。企业无需再人工整理纸质台账,日常业务数据自动同步至监管系统,检查时只需通过系统“一键导出”合规报告。以株洲市产投集团为例,过去每年迎检需准备超2000页纸质资料,现在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人力成本降低80%。

数字化监管释放多维价值:效率、风控与精准治理的三重突破

“以前缺乏对收款单位的核实,不知道对方的信用情况,一旦项目出现风险,资金追缴非常困难。”株洲市城发集团财务部长易谷秀介绍,现在通过该系统自动识别,一些信用不良的企业就会自动显示出来,并提示预警,可提前有效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通过整合市发改委“红黑企业名单”、国资委风险项目等数据,该系统构建起覆盖1475家风险企业的防控网络,资金流向风险企业的情况同比下降65%。

与此同时,该系统将企业按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高频次预警核查,对“低风险企业”减少干预,破解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难题。

此外,该系统上线后,企业数据报送时效从“按周报送”提升至“实时更新”,监管响应速度提高3倍以上。

数据显示,株洲市资源投资集团因风险等级较低,其监管检查频次从每月2次减少至季度1次,而风险预警处置效率提升40%,实现“精准监管”与“企业减负”的双赢。

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与监管企业财务系统、企信宝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监管-企业-金融机构”的数据闭环。该系统建成后,同步向区、县国资委及其相关企业推广使用,预计于今年年底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国资智管行动,借助数字化技术,在原有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上升级,构建覆盖全面、响应及时、协同高效的动态国资监管体系,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测和穿透式监管。”株洲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这将推动国资监管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升级,使国资监管更加科学、高效,并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俞强年 黄蓉

编辑:曹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