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汤婷 杨丽琴 长沙报道
辉煌岁月,时代华章。当中国五矿迎来成立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五矿二十三冶作为其骨干子企业,以独特的光彩,在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份深厚的情缘始于2006年的那个重要时刻,历史由此落笔,中国五矿与湖南省国资委签署协议,重组控股二十三冶建设集团。这不仅是中国五矿在湖南并购的第一家企业,更成为央地重组的典范,为中国五矿深化与湖南的合作架起了重要的“桥梁”。
加入中国五矿19年,五矿二十三冶顺应国家战略与中国五矿的改革发展路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走出与时代同频的发展之路。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五矿二十三冶正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五五”的新征程,为中国五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贡献五矿二十三冶的智慧与力量。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有一种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那便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五矿二十三冶的诞生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工业建设的宏伟蓝图紧密相连。其最早的前身——中南工程公司与湖南冶金井巷工程公司,正是这一历程的生动见证。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序幕,工业化浪潮奔涌而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南工程公司于劳动路1号应运而生,成为湖南建安行业第一家国营企业,肩负起为工业化建设开疆拓土的重任。
十年后的1963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工业的背景下,湖南冶金井巷工程公司在黄沙坪铅锌矿成立。这里正是被誉为“湘南有色金属摇篮”的核心区域,公司于此诞生,这亦是企业“矿业报国”使命的最早源头。
这两支队伍,共同构成了五矿二十三冶最早的前身,也奠定了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矢志产业报国的初心与担当。

601厂(株硬)开工典礼。
成立之初,一批批满怀热血的建设者从大江南北汇聚长沙,在劳动路1号扎下创业之根。他们以“吃得苦、霸得蛮”的坚韧意志,投身于一项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建设的瑶岗仙钨矿,到“一五”时期奠定湖南有色金属工业格局的黄沙坪铅锌矿、601厂(株硬),再到随后的株洲冶炼厂、柿竹园多金属矿等标志性项目,无不深深烙下二十三冶人奋斗的足迹。这支队伍更是以开阔的视野走出湖南,将事业版图拓展至全国十余个省份,为新中国锤炼出一支支专业的冶金建设劲旅,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全国冶金战线百面红旗单位”等称号。
1979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下发通知,组建冶金工业部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自此,二十三冶以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崭新身份,开启了专业化发展的新纪元。凭借在工业建设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公司相继赢得了“中南高炉王”“铝业建设专业户”“碳素建设专业户”等美誉,划出了一条属于湖湘铁军的昂扬轨迹。
进入新世纪,二十三冶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将“经世致用”的湖湘智慧融入企业治理,精诚团结、锐意创新。2006年,伴随着湖南省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的签署,企业开启了融入更大平台的历史性进程。
厚植根基,匠心筑新
作为一家深耕湖南、业务遍及全国及海外市场的建筑央企,“十四五”期间,五矿二十三冶先后承建了一大批国家、地方及涉外重点项目,将“建百年工程,筑传世精品”的企业使命书写在广袤大地上。
井巷公司一脉相承的矿业建设基因,始终是五矿二十三冶服务国家战略最深厚的底蕴。公司拥有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逐步构建起覆盖矿山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采矿运营、矿山综合治理的一体化业务体系。
基于深厚的工程实践与技术积累,公司的矿业业务已从单一施工向“建设+运营”的转型。在江铜银山项目,公司创新采用采场切割“反向拉槽”工艺,投入114台先进机械设备,实现年采矿量115.5万吨,年掘进量15.26万立方米;在安徽新桥矿业项目,通过全机械化作业,持续为矿山提供采掘充一体化运营服务。

宜昌石宝山磷石膏资源库项目。
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公司被业界誉为“尾矿库建设专业户”——从亚洲最大的德兴铜矿五号尾矿库,到国内首座按新标准建设的宜昌石宝山磷石膏资源库,再到库容超2亿立方米的陕西金堆城王家坪尾矿库,无一不是行业标杆。
公司的选矿建设能力同样在国内外绽放光彩,“十四五”期间,在非洲承建厄特阿斯马拉铜金多金属矿铜锌选厂工程,有力支撑了该国规模最大的多金属矿山发展;在国内参与的江铜银山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香炉山钨业钨资源开发选矿厂,持续为行业升级与海外资源开发贡献力量。
五矿二十三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拓展与提升矿山综合治理能力,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广东茂名,公司建设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18个总面积达235.42公顷的矿山图斑进行系统性整治,将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转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该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示范工程,并亮相央视《美丽中国》栏目,成为生态逆转的生动典范。在湖北大峪口,公司创新将地下矿山充填工艺应用于露天修复,凭借自主研发的专利胶固药剂,实现了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理与高效胶结,通过膜袋法施工,每年可资源化利用磷石膏约200万吨,为长江流域磷石膏治理与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范本。

创源新材料氧化铝项目。
铝业建设作为五矿二十三冶一张闪亮的名片,始终是公司在工业安装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王牌业务。公司依托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构建了覆盖碳素焙烧、阳极组装、电解铝厂房、烟气净化、赤泥沉降等全产业链工程服务能力,以一系列行业瞩目的“建设速度”生动诠释了“铝业建设专业户”与“炭素专业户”实力:在新疆,兵准电解铝项目142天实现通电投产,创下国内同规模最快纪录;在山东,创源新材料氧化铝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6个月零6天;在云南,宏泰电解铝项目195天率先投产,打造了令人称道的“砚山速度”。立足国内的同时,公司更在“十四五”期间扬帆出海,将成熟的铝业建设经验成功复制到海外:在印尼,相继承建了北加电解铝、聚萬年产25万吨电解铝、泰景铝业60万吨电解铝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
在坚守矿业和冶金传统优势的同时,“十四五”期间,五矿二十三冶将房建和基建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之一,打造了众多精品工程。承建的湖南长远锂科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多元正极材料系统,参建的长沙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协同处置二期工程双双荣获“鲁班奖”,“十四五”期间,累计创建国家优质工程7项、省级优质工程27项,并首次摘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援苏里南瓦尼卡医院工程。
“十四五”期间,五矿二十三冶还发力装配式、幕墙等特色优势业务,业态愈发丰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五矿二十三冶的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公司通过统筹布局、分级拓展,华东、华南等富地市场规模稳中有升。同时,国际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在马尔代夫、苏里南、贝宁、刚果(布)、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多个国家实现项目落地,呈现出内外联动、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卓越的工程品质与专业能力,为企业赢得了广泛认可。公司入选湖南企业100强,获评中国百家特色载体,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评,落地湖南省钢结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战略引领,开创未来
展望“十五五”,五矿二十三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五矿“主业归核、产业归位、资源归集”的发展原则,确立了“分兵突围、专业制胜、成本领先”的经营思路,并于2025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了一系列改革。

长沙五矿万境财智中心。
未来,五矿二十三冶将持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提质增效,全力推动企业向“国内一流的建设工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目标迈进。在业务领域,公司将聚焦“两核两主两培育”业务格局:做精做强矿山、冶金核心业务;做大做强房建、基建主体业务;积极培育建筑幕墙、装配式建设、机电安装等专业业务,矿山治理修复、风光储新能源建安、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战新业务。明确各子分公司的主责主业,通过“减、合、撤、并”等方式,推动业务、区域资源集中,逐步构建“一核四大三专三域”核心子分公司布局及业务发展格局。
面对行业转型与市场变化,五矿二十三冶将多维度发力,落实科技突破、市场突破、组织突破、人才突破、机制突破,全力提升生产履约、商务管控、财务管控、风险防控、工程总承包和投融运六大核心能力,夯实发展根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中国五矿七十五载的辉煌画卷徐徐展开,五矿二十三冶正以昂扬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公司将持续坚守中国五矿“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树牢“大矿业观”,以赤子之心书写担当,以创新之魂铸就精品,为中国五矿“资源保障国家队、两新服务主力军”的战略定位、中国中冶“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增添新的历史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汤婷 杨丽琴
编辑:丁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646955/54/154188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