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换金融”的重组方案本已获批准,却在“临门一脚”时变回原点——前不久,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临时“变脸”,曾引来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个貌似双赢的重组方案——通过资产置换,已连续两年亏损的华菱钢铁将获得84亿元真金白银,从而降低负债,轻装上阵。但是,最终时刻,被湖南决策层终止了。
决策层所以选择终止重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想让企业失去主业,而是想让企业围绕主业,重振雄风。而停止重组后的企业,也没有让决策层失望,借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会,今年1至7月,华菱集团产钢1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80亿元,利润21.35亿元,利税40.35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同样把重点转向主业的,还有中联重科、湘电集团等,都采取了收缩战线、突出主业的发展思路。而实践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样选择是对的,是国企改革和发展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否则,国有企业的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前景。
必须注意,对国企来说,已不能再把规模和数量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至少,不应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做“大”规模上。从表面上看,企业确实做大了,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够做优做强,没有做到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反而在大而空中不断减弱。多数企业都放弃了主业,追求起眼前利益来,就更谈不上创新和创造了。
所以,对国企改革来说,必须把突出主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适应新周期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适应国企特点,以主业为改革发展目标,通过做强主业,弥补经济发展短板。要知道,国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不只能在数量上满足需要、在规模上体现存在感,而应当在质量上体现水平、在品牌上体现价值、在影响力上展示形象,能够在一般企业做不到的领域发挥作用,而不是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开发一些低端技术、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不是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抢地盘、争利益,而要完成民营企业完不成或完成不好的任务。
事实也是如此,在国际市场,凡是有竞争力、影响力、话语权的企业,无一不是主业突出、主业有核心竞争力的。哪怕像商品零售、快餐等企业,也都以主业为主,而不会业态过于分散、过于零乱。就是副业,也必须与主业紧密度很高、关联性很强,必须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主业,而不是只看眼前,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实践证明,湖南在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已经突出了主业这个目标,尤其是华菱钢铁华的改革,没有受84亿资金的诱惑,而是坚持自我、坚持主业,从而给了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以后的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突出主业放在根本位置。
首先,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各级国资监管部门不妨组织专家,对国企的主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论证,对每个企业的主业进行一次梳理,进一步明确各个企业的主业,明确主业在国企业绩中考核份额与比重。原则上讲,每个企业主业的份额不能低于全部业绩的70%。特别是以实体产业为主的企业,主业占全部业绩的比重应当更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可以视之为考核不合格,并实行一票否决,迫使企业必须重视主业发展和业务开拓。
第二,主业中,建议核心业务的比重不能低于60%,且每个企业必须有几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即便目前没有,也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能够在三到五年内取得突破,拿出几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如果这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就强了,做强做优也就有希望了。
第三,不妨对非主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与主业紧密性不强、关联度不高的非主业,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能够剥离的尽快剥离出去,能够转让的则通过转让方式转让出去。即便暂时难以剥离与转让的,也要通过引进其他资本,使其与主业分开,不影响主业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力。要把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手段,让企业不能再用其他手段弥补效益的不足。不仅如此,还应当增加新产品、新技术增加值指标,即依靠新产品、新技术获得的增加值,必须达到一定份额。基本的要求是,新产品、新技术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必须快于其他产品、其他技术。且增长的速度越快,在考评时获得的分值越高,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
湖南国企已经在改革中迈出了十分重要的步伐,突出主业也已经成为湖南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但是,国企要想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真正与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竞争,并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突出主业、特别是核心主业。简单收购、圈地、粗放式发展、盲目投资扩充规模、扩大资产、增加效益的方式不适应国企,也不应当成为国企发展的目标。也只有这样,国企才能真正做大做优做强。
文/谭浩俊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谭浩俊
编辑:杨桦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