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创新和奋斗演绎“时代气质”

来源:红网 作者:彭程浩 李容 编辑:童妙 实习生 贾迪 2018-04-25 14:21:34
时刻新闻
—分享—

梁跃辉检查水泵阀门。

  红网通讯员 彭程浩 李容 长沙报道

  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产业工人,何以成为7年获得19项国家专利并攻克行业难题的“创新达人”?一个小项目的项目经理,何以将一个小小的住宅项目做成公司典范,并创造五倍于初签合同额的“市场奇迹”?一个基层支部书记,又是如何与仅有的3名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带领成百上千的产业工人和青年员工将支部打造成省级的创新示范基地和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五局安装公司项目经理梁跃辉,是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

  “下功夫”成就身怀绝技“铁裁缝”

  1989年,19岁的梁跃辉通过招工进入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成为工地上的一名铆工学徒,铆工素有“铁裁缝”之称,是建筑行业职业工种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

  “我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学多练。”回忆起30多年前的往事,梁跃辉仍犹历历在目。两年时间里,他用来练手的废旧钢材有10余吨,手绘的图纸垒了半人高。而他的铆焊技艺,也成为了“工地翘楚”。

  1995年,珠海的一个发电厂项目需要焊接一段厚度仅为1.2毫米的通风管,技术要求极高。对于这种薄如纸片的钢板,采用氧焊的方式成功率较高,但精度有所欠缺品质不高,而如果采用电焊的方式,虽然能达到理论上的最佳效果,但通常一焊就破。

  为了实现最好的焊接效果,梁跃辉将自己埋在了铁皮堆里,一个月时间,在焊穿五六百斤铁皮后,他终于练成了超薄型风管电焊0缝焊接的“绝技”。这个半路出家的“小学徒”,让工地的“老师傅”们直呼“创造了奇迹”。

  “爱较真”实现质量控的“鲁班梦”

  2008年,梁跃辉被任命为福州海峡会展中心项目暖通主管。面对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爱较真”的他对细节的追求愈发“偏执”。而正是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该项目顺利获评“鲁班奖”。

  时隔2年,梁跃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型。这一次,他将担任惠阳丹堤项目的项目经理,用自己的管理理念独立完成一个项目。

  走进惠阳星河丹堤项目工地,映入眼帘的是各项设备、各类管线的安装,工艺精湛、排布美观,就连管道刷漆的均匀度、机房设备防潮的垫脚石都是非常讲究的。

  最终,这个普通的住宅项目获得业主高度认可,从最初2000多万合同额做到了近3亿元的大项目,并获得了广东省优质工程金奖。

  “坏习惯不治好,参天高楼容易倒。”梁跃辉认为,只有将每一个细微处的“小问题”重视起来,“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打造屹立百年的“良心建筑”。

  “动脑筋”攻克行业通病“大难题”

  梁跃辉从2010年开始将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的创新成果整合申报国家专利,7年时间,共计获得了19项国家级专利、一项省部级工法、一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朴素到极致的不断学习、钻研和思考。

  在惠阳丹堤的建设过程中,梁跃辉发现按照传统的套管预留预埋方式,不仅需要反复修补返工增加成本,而且由于混凝土的伸缩度不同,还容易出现漏水现象。经过近一年的摸索,通过不断改良,梁跃辉前后做出了三代产品,通过“三点式”固定法将一截相应规格的套管固定在预留的孔洞中,并用可重复利用的金属盖规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堵塞风险,他将问题彻底解决。

  “我的所有发明都是基于两个最朴素的目的,一是改良施工工艺,提升工作效率;二是预防质量通病,保证施工质量。”梁跃辉平淡的语气里透露出坚定。

  “孵化器”展现匠心传承“新作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共产党员,梁跃辉始终坚持率先垂范,传承匠心。

  2012年,梁跃辉担任惠阳星河丹堤项目党支部书记,成立“三创工作室”,带项目成员共同学习提升、进行科技创新,近年来吸引了近千名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参与最前沿建筑科技和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创新。

  为了探索项目人才培养法,梁跃辉推行“现场区域负责制”和“轮值项目经理制”,促进项目青年员工“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近3年来,该项目支部不仅培养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还为该公司培养了3名项目经理,上10名项目副职,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端人才孵化基地”。

  梁跃辉坚信,随着新时代吹来的“工匠之春”,将会有越来越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魔法,绘出更壮阔的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彭程浩 李容

编辑:童妙 实习生 贾迪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2018/04/25/7152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