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企心·祖国恋】与国同行 我亦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乔芳 编辑:杨桦 2019-07-08 15:47:1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国企改革发展成就和新时代国企员工风貌,自今年3月份起,湖南省国资委与红网联合开展“国企心·祖国恋”征文活动,以个人、企业与国家关系为视角,生动抒写、展现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湖南省属国资国企建设生动实践、拼搏精神与突出贡献。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滞。新时代的祖国,正搭载“复兴号”列车踏上伟大复兴之路。生活里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悄然留在心间,指引着我和我的祖国携手前行。

一 “我一定要走出大山”

出生农村的我,从小便养就了一颗不安分的心。

我的老家在著名的风景胜地张家界,我们那儿的村子很大,听母亲说,俯瞰全村地势中间低、周围略高,形状颇似一朵莲花,故名莲坪村。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爬上自家房顶,眺望远方,现在想想,还颇有一股想要征服辽阔大地的“大将风范”呢!大约,远方的梦,便是自那时开始萌芽的。

那时,很多心愿是无法得以满足的,就像无论我多么喜欢眺望远方,目光所及最远处,也不过是绵延不断的群山。4岁前,家里住的还是当前“盛行一时”的土砖房,中间一个大堂屋,爸爸的几个兄弟分住两侧,各占一间房,灶房和茅厕是共用的,常是一家说个什么事儿,哪家都能听见。那时,村里已通电,但农村人为了节省开支,除特殊需要外,通常还是选用煤油灯。找一条小碎粗布,裁剪成适合的长度,用双手将其捻紧,通身沾上油,就可以放置灯身里作灯芯了。“那时候都舍不得用电,但生你后,屋里照了一个月的通夜亮!”母亲后来这样回忆道。那时,没有什么玩具,于是常跟着邻家的哥哥姐姐们,屋里屋外、田野里、山坡上满世界地跑。每每此时,仿佛一切都属于你,又好像你什么都没有,唯有奔跑的身影不曾停歇。再大一点儿了,内心就有了很多渴望,各式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的零食、声像具备的电视……想要而不可得,成为当时诸多玩伴的“常态”。于是,我们醉心于“打纸炮”“过家家”“跳藤”“传电”“打飞棒”……以此度过“物资匮乏”的那段时光。

父亲是木匠,母亲能吃苦,二人勤劳作,家里渐渐有了些许起色,我也时不时能吃到一些平时不多见的零食。据母亲回忆,那时,父亲每逢做工回来,哪怕身上只有一角钱,都要为我带上一颗糖果或是一块饼干。改革开放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高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前去“一探究竟”,村里也掀起一股去深圳等外地城市打工的热潮。1997年,为了能给我们更好的生活,父亲也跟随大流去了深圳,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庆幸的是,正是这些走出去的人,为村里带来了更多外界的消息和勃勃的生机。后来,家里盖起了火砖房,电视从无到有,又从黑白换成了彩电,VCD影碟机变成了DVD影碟机,更有了压缩碟、音响、话筒等等。每逢过年,最期待的就是父亲从深圳背回的那个蓝色牛仔布大口袋,里面盛满了零食、玩具和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那是外面世界的繁华模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那个“大口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我们认识外界的一个窗口。

1999年,大伯家的堂哥堂姐被长辈们带去深圳“见世面”。当时,父亲正在深圳“世界之窗”做工,便领着两姐弟在园里游玩,还拍了不少照片。年底带回来,我盯着看了良久,向父亲抱怨:“为什么只带他们去,不带我和弟弟去!”一句“为什么”,饱含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随着我和弟弟慢慢长大,家里的负担愈发重了。母亲希望我们多读书,为了攒钱,她开始几年下来舍不得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开始精打细算用本子记好每一笔账,开始找更多的地种更多的庄稼。年龄的不断增长让我渐渐懂得家庭的压力,也清晰知道,唯有努力学习、离开大山、走向城市,才能不被这现实的重担和狭小的农村所束缚,为此,我一定要走出大山。

二“我觉得国外的生活比国内好”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常常在一个愿望得到满足后,又随之产生新的“愿望”。这些一个接一个的“愿望”,又常常直接或间接推着你不断前行,不管前方是光明现实,还是美好假象。

初中三年的苦读,让我成为高中校园里为数不多的全免生中的一员。2008年,我开始全心全意为着“走出大山”的梦想奋斗,结果虽不尽人意,但到底在2011年考上了二本,去到了从未去过的市区,搭上了从未坐过的火车,踏进了湖南株洲的城市生活。

2011年,我开始接触和先前生活环境全然不同的城市世界。起初,有过自卑和迷茫,但更多的是沉醉于城市发展带给我的冲击感。大学伊始,我就用上了父亲为奖励我高考分期付款买的当时比较流行的诺基亚全屏智能手机,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配备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要知道,从前的我只在学校的机房里见过台式机,对于电脑操作更是一知半解。后来,好几位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也买了同款诺基亚手机。城市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加速普及,让很多“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渐渐为大众所知晓、所追捧。生活在株洲的我,开始听人谈起了高铁,也开始接触网购、外卖、线上支付、微信、微博等等。那时候,自己虽使用得不多,但面对这些“新事物”的逐渐推广与流行,也忍不住感叹了一把:“中国人还是厉害呀!”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一旦他的物质世界暂时得到了较为完备的保障,就会开始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在国外(以下均指欧美等发达国家)生活与国内生活哪一个更好”是我2015年初到成都读研时,多次与同学探讨的话题。我们通常会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现状、民众性格等优缺点,尤其是同接受了多年国内教育又就读于师范类院校的文学专业的同学,对于教育、与人的讨论自然更加深入。那时的我,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深刻领悟教育对于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又结合自身“死读书”的经历,不客气地阐明国内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戕害”。“我觉得国外的生活比国内好”是我在诸多话题探讨中不曾动摇的立场。那时的我,固执地认为国外的教育更先进,人的培养更完善,同时不止一次表达自己想要生活在某某国家的愿望,即便这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直到后来,与一位同在读研的大学室友的通话中,我才忽而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你所讨厌的应试教育,正是我想感谢的,因为它,我们农村孩子才有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条展翅高飞的航道。不可否认,它有它的不足,但由科举制度衍生而来的应试教育之所以能够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你所想象的美好事物的背后,也可能藏匿着不为人知的假象。我们不都是通过高考,才得以有机会走出来的吗?”面对她的“拷问”,我哑口无言。挂掉电话,陷入了沉思。

回首当初,室友并非意在否定我的观点,而是提醒我,成长路上,不可止步于现在,也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流于幻想,以偏概全,终究是不可行且不可靠的。

三“这是我的国,更是我的家”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当你拼命追求远方,真正踏上出国之路,你也许会格外留恋祖国的样子。

如今的我已然毕业,依旧对于国外某些方面的做法持肯定态度,但当我目睹自己的祖国一天天改变、一天天发展、一天天强大,对于祖国的依恋愈发强烈了。我想,这种对国外的向往与对祖国的依恋两者越来越趋于平衡与理性的状态,恰巧从另一层面反映出自我思想的成长与成熟。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每一次回乡,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家乡在不断蜕变。如今,村里的水泥路越来越宽了,小轿车、摩托车齐齐在路上奔跑,已不见什么行人。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有生活困难的村民,也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一排排现代小楼房。养老保险让村里的老人们更安心了。各式各样的机器在田野里展开花式“劳作”。悠闲的大妈们,每天傍晚坚持在村里的活动广场跳舞,闲暇之余还不忘用美颜相机互拍几张美照。越来越多的人家装配无线网络,购买新式网络电视休闲娱乐。视频通话让村里与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村口小卖部也开始推广微信、支付宝支付。叔叔阿姨们常常聚在一起,用“拼多多”“淘宝”拼单网购生活用品。村里的孩子们都去到镇上,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外来投资者在村里承包了山头,种植水蜜桃,举办桃花节,出品优质桃……几十年前,人们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村里大多数家庭都实现了小康富裕,伴随着国家的跨越式发展,乡村正在实实在在地振兴。

如今的中国,已褪去过往沧桑,趁着美好新时代,加速前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正在稳步有效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让大众的生活发展着颠覆性变化;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正在紧张进行,沿海发达城市已掀起垃圾分类处理的浪潮……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承载着时代的步履,一路高歌,与你我同行。

过去,我们受人欺凌;现在,我们绝不认输。当炎黄子孙在境外面临危险之时,当祖国领土被人侵犯之时,当与美国开展贸易战之时,我们的祖国从未选择退缩,它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支撑我们不断前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选择回国发展,报效祖国。很多人拥有更好的境外发展机会,但他们依然选择与时代同前进,与祖国共成长。而曾经无比向往国外生活的我,在历经离别、品读生活后,才明白,祖国乃我心之所向,那是一种不可轻易割舍的情愫。因为,这是我的国,更是我的家。

(作者系 湖南建工集团相山投资集团 乔芳)

来源:红网

作者:乔芳

编辑:杨桦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9/07/08/56956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