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企心·祖国恋】攸水之源—酒埠江水库

来源:红网 作者:彭俊祥 编辑:贾迪 2019-07-12 11:47:42
时刻新闻
—分享—

酒埠江水库又名酒仙湖,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在云端被罗宵山下的风景所迷指剑成湖,酒为湖水,形成了今天的酒仙湖。作为水利人,每次置身酒仙湖总有一种莫名的震撼与迷恋,似乎这酒仙湖里真有仙气横溢。站在近五十米高的大坝上向库内望去,“高峡出平湖”的豪迈油然而生。

1958年3月,当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提出修建酒埠江水库,解决下游灌溉问题,同年9月,攸县、醴陵两地数万人民并肩劳动修建酒埠江水库,并于1960年3月建成投运发电。它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164.0米,死水位152.5米,控制流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总库容2.72亿立方米,水库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工农业的基础,水利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建设领域。1958-1960年,酒埠江水库建设工地组织大会战,工地上到处红旗招展,夜如白昼,挥锄如雨,车流如梭,高音喇叭歌声嘹亮,挑土推土的来来往往,拉滚筒打夯的喊声阵阵,响彻云霄。大力士王伍湖用手推车每车推千斤黄土,日推1.7万公斤,胡子安每次背4包(400斤)水泥上大坝,夏阳开冒着冰雪,赤身裸体跳入河中打桩架桥,傅梅芬3次推迟婚礼,16岁田文珠带病出工,许崇德以身作则与民工同甘共苦、带头劳动,这阵势让今天的人们肃然起敬。那时施工、管理都土法上马,没有挖土机、推土机等设备,全靠民工们畚箕挑、手推车拉、大石头用杠子抬,平整土地用夯具夯、用滚筒碾。人们起早贪黑,记工分拿报酬,却干得热火朝天,正是这几万名建设大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技术落后、条件极差的峥嵘岁月里,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解决广大人民的吃饭问题建成了风景如画的酒埠江水库。

酒埠江水库担负着攸县、醴陵、萍乡三个县市三十五个乡镇52万亩农田灌溉及灌区部分生产、生活供水任务,受益人口82万,灌区面积占株洲市耕地面积的1/4,粮食产量10亿斤,占株洲地区的1/2。年均发电量3300万kwh,水库建成近六十年来,始终坚持以灌溉为主、发电服从灌溉的原则,不断消除工程隐患和设备缺陷,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巨大的灌溉防洪抗旱效益和发电效益。

酒埠江水库为湖南省十大水库之一,2004年经水利部批准,依托酒埠江水库设立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约830平方公里,水库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北距株洲120公里,至长沙160公里,西距南岳90公里,东与江西萍乡市交界。景区集大型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现建设有寒婆坳、大坝、乌井、琴陂四个主要游船码头。酒埠江先后荣获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百大生态亲水美景”等桂冠。

说到酒仙湖的风景,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仙境一般。若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走近官田古镇,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让你流连忘返。湖里宽阔的水面静若处子、波澜不惊,两岸群山起伏,山尖簇拥着美丽的云朵倒映水中,山也朦胧,景也朦胧。山上绿树如茵,成排的垂柳犹如爱美的少女,在河边梳理着长长的青丝,花丛中彩蝶飞舞,就连空气里也透着一股股清香。特别是游客夏天在此游泳、钓鱼更是得天独厚,流连忘返,这样的景致完全因为水利工程而成就的,说到底是因为水利人的付出才得以巧夺天工,人造胜似梦幻。然而,就像世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一样,酒埠江水库的功能不能局限于灌溉和发电,而要通过旅游业把她的艳美和温柔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从酒埠江水库到酒仙湖风景区,变化的是时代特征和生活理念,不变的依然是水利人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守护水库也好,呵护风景也罢,一年四季的水利人,满脑子都是水情、雨情,他们拦洪错峰,抗旱保水,化水患为水利,保一方平安,保百姓五谷丰登。

(作者系 省水利投酒埠江公司 彭俊祥)

来源:红网

作者:彭俊祥

编辑:贾迪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9/07/11/57102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