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企楷模|徐东方:为矿工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是永恒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邓硕 编辑:贾迪 2019-08-05 20:18:47
时刻新闻
—分享—

徐东方在嘉禾矿井口等待下井(右二)_meitu_1.jpg

徐东方在嘉禾矿井口等待下井(右二)

徐东方在嘉禾矿卸压增透项目井下现场试验(左一)_meitu_2.jpg

徐东方在嘉禾矿卸压增透项目井下现场试验(左一)

红网时刻记者 姜心玥 通讯员 邓硕 长沙报道

他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因为在他的眼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他又说自己的生活很丰富,因为科研的世界犹如海洋,他找到了自我。

26岁硕士毕业参加工作,33岁博士毕业,35岁博士后出站、取得高级职称、任副院长。从刚入校时懵懂、青涩的毛头小伙子到煤矿安全领域的青年专家,从普通员工到院领导,35岁的徐东方仅用了八年时间。

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省检验检测产业创新联盟第一届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面对众多纷至沓来的荣誉,徐东方平淡不惊:“这些都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省煤科院所有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只是站到了大家的肩膀上,去攀登科研的高峰”。

孜孜不倦,自我鞭策求进步

2008年12月,徐东方从河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便入职湖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对于一名普通职工而言,硕士学历已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但徐东方并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以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自我施加压力,2010年9月顺利考入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5年12月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紧接着在2016年6月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后站开展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12月顺利出站。工作与学术并进,大家都好奇他哪里来的动力?他淡淡一笑:“自我鞭策吧”。其实大家也都清楚,他是一位孜孜不倦、不断追求进步的科研工作者,一切动力的来源都是他内心对科研的执着和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汲取、对矿工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业精于勤,扎根矿山攻难关

业内人都知道,预防瓦斯事故的关键是瓦斯抽采,但湖南由于煤层松软、透气性极差、瓦斯压力大,瓦斯抽采成为一个难题。尤其是郴州市袁家矿区的浦溪井,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瓦斯含量大、煤层松软、透气性差、抽采难度大,从而造成该矿瓦斯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浦溪井与湖南省煤科院是长期合作单位,徐东方认为,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切实解决瓦斯难以抽采问题,才能得到信任与支持。他让煤矿划定了一条瓦斯含量大、压力高、难以抽采达标的底板巷作为自己团队的试验区。从设计到施工、增透、消突、评估,他为项目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2011年5月到2013年7月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徐东方长期坚守在井下一线开展试验工作,与团队成员及煤矿工人同进同出,为了获得一组试验数据,经常在井下通宵达旦。

辛勤的付出必有回报。项目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煤层透气性、增加了瓦斯抽采量、提前实现了抽采达标,两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公认,荣获国家安监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东方就这样长期奋战在煤矿一线,以忘我的敬业精神与煤矿瓦斯这一“最大杀手”进行着搏击。在参加工作的十年时间里,他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基层煤矿从事科研工作,足迹遍布湖南省所有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及大部分低瓦斯矿井,为矿山提供科研服务,处理现场事故,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长年奔波,虽然家住城市却很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但是徐东方无怨无悔。在他无比热爱的科研工作中,扎根矿山攻坚克难,辛苦并快乐着,这就是徐东方的生活。

勇于开拓,行政科研两不误

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在徐东方身上却相得益彰。尽管如此,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是个做技术的料,干行政并非自己所擅长。但事实是,他做行政管理,一样很出色。

2017年5月他被任命为湖南省煤科院副院长,分管院里经营中心、瓦斯研究所、检测中心和同德公司等四个实体部门。作为院里最年轻、分管部门最多的院领导,他倍感责任重大。对经营中心工作他带头跑市场,找业务,谈合同;对瓦斯研究所、同德公司及检测中心重点抓内部管理,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研攻关能力,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给省煤科院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动力、新气象,将煤科院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处在领导岗位上,但是徐东方一刻也没放松过自己的科研工作,抓紧一切时间,在理论上辛勤耕耘,并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先后完成了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湖南省能源局、湖南省科技厅等部门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EI检索3篇),并有多项成果获奖。

因袭传承,感恩之情永不忘

“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是省煤科院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采访中,徐东方多次说到这句话。

的确,徐东方头上有着太多亮眼的光环。但是,他认为,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首先,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徐东方说,这些让他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承载的信任和期望。

徐东方对省煤科院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每每提起省煤科院他都是满心的感谢,“没有煤科院提供良好的平台,也就没有个人的成功。”

徐东方特别感谢他的恩师——王兆丰教授。他说,自己2006年师从王教授,至今已有13载春秋。王教授对他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培养和提高了他的学术思维和学术能力,特别是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王教授都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时,徐东方还非常感谢他的博士生导师——冯涛教授,冯教授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给了他深远的影响。

带着感恩的心情,徐东方知道,人生苦短,只有更加努力,不断前行,才能对得起单位、社会,对得起培养他的导师,对得起他的同事与团队,同时,也才能对得起他的亲人。

相较于事业上的富足,徐东方的生活显得异常单调。对于家庭,徐东方有着太多的遗憾和愧疚,能抽出陪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很少;但是,对于煤矿安全事业,他义无反顾,为矿工生命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是他的永恒动力。徐东方说,他无愧选择这样的人生: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做矿工生命的守护者,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邓硕

编辑:贾迪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9/08/06/57921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