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1>2”,央企重组渐次落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婕 编辑:刘秋平 2019-08-12 09:48:37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多家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牵手”整合……近期,央企重组动作频频。分析指出,央企兼并重组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渐次落地意味着相关改革工作正稳步推进。当前,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正不断优化,未来重组企业将有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国资委监管央企降至96家

推动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看点。

以不久前批准实施的保利集团和中丝集团重组来说,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吞“小”的兼并方式,旨在通过产业链重组,提高经营效率,按照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强化双方主业核心能力、实现业务资源协同共享。

为提高中央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推动央企兼并重组。截至党的十八大前夕,央企数量已从196家减少到116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将兼并重组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以解决国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质化发展等问题。经统计,到目前中央企业进行了21组39家企业重组,此次保利集团和中丝集团重组实施后,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减少至96家。

央企之间的重组之外,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整合动作也不少。今年6月以来,已有安徽、辽宁、云南等地国资宣布与央企合作,对地方国企进行重组。此举也被认为将更好发挥地方国企的资源优势和央企在管理、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重组动作为何在近期集中呈现?“企业重组需要前期的申报、审批等系列流程,许多工作和计划是从去年或年初就开始做的,到年中落地,这说明相关改革工作正稳步推进。”周丽莎对本报记者表示。

改革路径逐渐明晰

随着央企兼并重组工作向前推进,相关改革路径逐渐明晰。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此前表示,大体上形成了战略性重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专业化整合3种重组方式。

“横向合并”强化规模效应。比如宝钢和武钢都是钢铁企业,它们的重组一方面推动钢铁去产能,两家企业重组以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1500万吨;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重组以后企业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二,特别是高端碳钢产品产量超过3000万吨。类似的“南车”和“北车”、中远和中海运的重组,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规模效益协同作用。

“纵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中国国电和神华集团的重组实现煤电一体化运营,探索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煤电矛盾。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重组,形成了技术开发、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的核电产业链。

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中国铁塔通过整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铁塔及附属资源,有效减少了重复投资。据统计,新建铁塔减少了62.8万座,相当于节约投资1120亿元,节约土地3.1万亩。

当前,国资委还将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成熟一户、推动一户

央企普遍体量比较大,整合过程也比较复杂。“企业重组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高度重视重组以后的融合工作,不仅要做到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还要做好思想合、战略合、管理合,实现‘1+1大于2’的重组效应。”彭华岗强调。

以总部整合来说,重组后的企业往往需要破解“机构设置难、干部安排难、员工安置难、管控调整难”的问题。不同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探索新设总部、创新整合等方式。例如,中国远洋海运采取新设总部的方式,新公司总部由两个集团总部人员组成,不以一方为主,在干部安排上做到充分平衡。

在业务方面,一些企业重组前存在的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力量分散等问题也要有效解决。例如,中国中车集团将解决海外的过度竞争作为整合第一要务,通过制定规则、加强统筹等举措,2015年-2017年累计实现境外销售收入比重组前3年增加34.9%。港中旅与国旅重组后,加快剥离钢铁等非主业,大力发展旅游、免税品等业务,主业经营能力和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企业整合,如何由‘整’到‘合’,真正形成合力,是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好好谋划的。但从已有的重组案例来看,大多数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可以实现‘1+1>2’的。”周丽莎说。

国资委明确,下一步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熟一户、推动一户,积极稳妥地做好央企重组整合的工作,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记者 李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婕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