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湖南国资委召开省属监管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会。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时间过半,各大企业都铆足了劲寄望于下半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卷土重来,让企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像2020年的抗疫表现一样,湖南国资国企第一时间迅速应对,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谋增长、谋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放缓。
8月3日,湖南省国资委举行省属监管企业“十四五”规划及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刚部署完一线抗疫的国企掌舵人和省直部门有关负责人,又出现在共谋创新发展的战场上。
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一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二是如何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围绕这两个议题,此次会议透露出许多此前未曾出现过的重磅信号。
今年6月底通过的《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着清晰的战略定位:
湖南省国资国企要争当建设“三个高地”的主力军,力当推动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勤当服务社会民生保障的先锋队,善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创造者。
在记者看来,这四个定位,将为更好地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和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更多支撑点。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用五个“新”提出了具体要求——
到“十四五”末,综合实力要实现新跨越,总资产达2.6万亿元,营业收入1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5%,培育一两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
资本布局要实现新配置,未来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领域资产占比分别达到30%、30%和40%,省属监管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以上。
创新驱动要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不低于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此外,深化改革要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要取得新成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省属监管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继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定位和目标都很清晰,那么,湖南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如何落地落实?
记者发现,为保证落地落实,《规划》在“强化实施”上有了硬性规定:
如强化规划的衔接协调和共同实现,跟以往不一样,此次分别从企业、出资人和战略重组三个角度,聚焦主业,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如强化规划的应用执行和考核监督,除了推动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外,还将“十四五”有关指标分解到年度指标当中,并纳入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同时,将合理确定考核目标,持续优化考核指标,全员绩效考核。
要推动上述《规划》方案顺利落地,湖南省国资国企还必须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
而要创新,就必须把一件事放在关键位置: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打造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几年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多点突破,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一批突出成果在全国甚至在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华菱集团成功开发出耐腐蚀钢、4mm极限薄规格耐磨钢、1100MP级超高强度钢等系列产品,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海利集团完成“高品质水杨腈”“高品质丁硫克百威”项目攻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华菱集团的超薄规格耐磨钢产品创新及应用入选2020年“湖南十大创新工程”。
创办时间只有10余年的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凭借创新技术后来居上,攻克了钛精深加工核心技术难关,打破了被少数国家长期垄断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湘投金天的这个成绩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缺技术、缺人才、缺资源的“新兵”,湘投金天有一年选择了“钛钢联合模式”为创新突破口,但在研发实践过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当时日本企业虽然有技术,但是对我国严格保密,湘投金天科研人员只能边干、边摸索、边总结。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通过整整一年的摸索,前后反复做了32次实验,最后产品终于研发成功,彻底扭转了我国在该领域被国际同行“卡脖子”的局面。
——这些技术创新,成为湖南国企加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记者获知的另一组数据是:“十三五”期间,湖南国资国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4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67项。目前,湖南国资国企共取得有效发明专利4112项,牵头及参与制定标准731项。
此外,湖南国资国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7个、省级创新平台1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如2020年,省属监管企业研发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52.1%,这比全国省属国有企业平均水平高27.4个百分点。
当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短板和瓶颈,如研发投入水平不平衡、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不优、创新人才相对缺乏、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等。
对于上述短板,湖南国资国企已有应对措施。
如“对标一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省属监管企业,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还从国有资本预算金中,连续三年列出专门预算支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如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未来几年将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提高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力度。
如推动企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建设,打造“2+4+N”个省级示范智慧场景,重点企业建成工业智能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接下来还将运用5G、云计算、数字孪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
6月23日,湘电集团世界首台套大型矿用电动车成功下线,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双效益。
湖南国资国企还将完善体制机制,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孵化、培养、成长机制,加强人才引进,扩大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面,建立常态化人才双向交流、双向培养机制。
会议透露,同时还将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壮大产业、做强企业、打造平台来吸引人才,通过市场化招聘、差异化薪酬引进并留住领军人才和一流工匠。
激励机制还体现在完善科研人员的权益分享方面,湖南省国资委透露,以后国企内发明人将按一定比例(最高不超过30%)与产权单位分享职务发明成果权益,鼓励支持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参与分配,包括实施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激励方式。
此次《规划》文本,是国资国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层面多次提到“要确保规划落实落地”。
在记者看来,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年,要完成改革任务的70%,所以无论是推动《规划》落地,还是推进企业创新,都需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逐一深化改革。
正如此次规划和创新推进会上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所说“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全面建立竞争、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打造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如此,则湖南国资国企无论面对疫情变化还是经济风云,都会多一份应对智慧和打拼底气。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21/08/07/975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