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国企纵深改革,它的新使命被写进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它的每一步接续前行,都凸显了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改革,就没有提升。我们回望过去,梳理三个阶段的国企改革史,我们以湖南为坐标观察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推动和完善这场改革,并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国企改革助力企业“走出去”,不断延伸产业链。湖南高速公路集团供图。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很多湖南人都记得2008年初那场冰灾。天寒地冻之时,煤电供应的短板,给全省的人们带来了生产生活的极度不便。
痛定思痛,此后湖南加快了“走出去”找矿的步伐。2008年底,湘煤集团就在新疆找到了储量超100亿吨的煤矿。
作为能源缺乏的内陆省份,湖南历来敏于能源储备和开发信息,其“走出去”整合资源、充实家底的努力,多年来一直没有放松。
1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有90多个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如湖南建工集团海外项目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水建集团海外业务自营比重由25%提高到92%,中联重科的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
无论是挖掘整合资源,拓展外部市场,还是保供生活物资,湖南国企的“压舱石”作用都得以凸显。
为破解湖南中长期电力供应难题,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今年湖南国资国企推动了大项目“宁电入湘”落地。从8月27日湘投集团与宁夏红寺堡区达成战略合作——“宁电入湘”湘投控股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到宁夏红寺堡湖南湘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进展神速。
该产业园占地616亩,由湘投集团统一组织规划建设。产业园将被打造为“绿色、零碳、智慧、安全”科技示范园。根据协议,湘投集团“十四五”期间,将在该产业园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配套储能设施,同时还将引进湖南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入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能源“飞地”项目,将直接推动两省区域优势互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按照湖南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接下来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钢铁、工程机械、盐化工、电机电控、工程建设、有色金属等领域结构性调整、数字化赋能。
同时,将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进粮油肉、水电气、交通设施、军民融合等领域托底性保障、应急化响应。
▲湖南高速公路集团作品“石家寨互通”段,图为吉茶路和永吉路交汇处立交桥。
像湘投集团助力“宁电入湘”工程项目这样“走出去”的现象,早已不止一两家——
如华菱集团早在2008年就在广东阳春市投资控股建设阳春新钢铁公司,并取得较好回报。湖南高速公路集团对标山东,为降低能源成本、打造产业链,不断在省外拓展合作空间。
再如湘煤集团在多地寻找合作机会,仅在新疆就拥有好几处储量可观的煤矿,湘水集团旗下的湖南远洋集运公司持续扩大“走出去”范围,在省外设立多个办事处,在技术装备层面不断升级,将逐步完善立体物流、船舶制造、船员教育培训全产业链……
今年11月8日,湖南新五丰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新增股份数约1.5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0.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特定对象是湖南四家国企——现代农业集团、粮油集团、兴湘集团、建工集团,其中,现代农业集团控制的公司股份表决权占新五丰总股本的45.78%,这是继今年7月上市公司金健米业完成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湖南省国资委之后,湖南又一次加强国资控制力之举,充分体现了国资国企在保障供应方面的“压舱石”作用。
▲湖南建工集团和新五丰公司联手打造的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
一方面是“压舱石”,一方面得“走出去”,湖南国企在“强身健体”、延伸产业链上也屡出奇招,如上述两家国企湖南建工集团和新五丰公司联手,就在西藏隆子县打造了援藏项目——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目前投产的一期工程预计到2022年底就可出栏藏香猪1万头,届时,湖南人就可以吃到来自藏区海拔最高的养殖场出产的正宗“原生态”肉品。
2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到,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全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目前来看,随着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湖南国企产业结构开始得到持续优化,例如在全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省属监管企业就布局了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工程机械等16个产业链。
在这些产业链中,未来将会演绎更多资源整合大戏,湖南国企“走出去”的空间也将更具想象力。
同时,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属国企,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湖南轻工盐业集团(下称轻盐集团)及其旗下雪天盐业,就正在布局全国、打造全产业链。
▲湖南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开始布局全国,图为湖南轻工盐业集团办公楼。
轻盐集团首要的一个职责是保供应。雪天盐业盐产能每年有570万吨,其中食盐即日常用小包盐达70多万吨,以今年11月为例,有地方出现抢购食盐现象后,雪天盐业每天密集生产2000余吨小包盐供应市场,并且确保湖南省内小包盐库存量达4万吨。这个量,足够湖南全省居民吃两个月。所以,即便有疫情影响,抢购食盐之举完全不必要。
从2017年盐改实施起至今,雪天盐业已成立了30家省外分公司,在保持湖南省内市场占有率绝对领先的同时,省外市场营收占比逐年提高。雪天精制盐产品纯度高于99.6%,高于国家食用盐优级标准99.1%,高品质产品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促进了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年,雪天盐业新设立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分公司,并于今年完成了湘渝盐化100%股权收购,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为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打造雪天产业物流圈,雪天盐业围绕自身盐产品生产基地着手打造中转仓,进一步缩短订单送达时间,提升市场满意度。
另一方面加大广告宣传投入,今年雪天盐业签订了品牌代言人于和伟,并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官方食用盐供应商等,全国影响力逐步扩大。
更难得的是,在“走出去”整合资源的同时,雪天盐业还以技术为依托,打造和完善产业链。
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杨正华介绍,盐是“化学工业之母”,采盐时,需要向盐井注水,采卤用水必须干净,大部分都是水采,要经历采卤、卤水净化、蒸发结晶、干燥、包装等流程。盐矿开采后,会形成盐穴,还可以利用盐穴的巨大存储空间来存储天然气,也可为钠电池生产商提供原材料,这样发展循环经济,效益可观,且产业周期得以延长,产业链不断得以延伸。
正是有基于技术优势上形成的产业链,雪天盐业在入驻湘渝盐化后,湘渝盐化短短1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实现盈利近8000万元。
▲湖南轻工盐业集团将在新一轮改革中实现“三大转变”。
如此多的产业延伸链及开发前景,在国企改革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湖南轻工盐业集团还能“做许多大文章”。
杨正华表示,接下来集团将加大改革力度,在市场布局、产品研发、产业升级方面实现“三大转变”,即由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转变;由单纯井矿盐向井矿盐、海盐、湖盐、进口盐等全品类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
任何一种改革,都需要人来推动。人才兴,则事业兴。
无论是优化布局结构保供应,还是要做大产业链“走出去”,最后都离不开一批能沉下心创业干事的人。国企改革还需要培育一种稳固的土壤,这土壤里要能“自然盛产”一批勇于担责、敢于冲锋的领军人物和骨干精英。
例如湖南黄金集团在过去一年的改革中,树立起鲜明的“凭本事吃饭、用能力竞岗、靠业绩取酬”导向,在选人用人方面,推出常态化竞聘,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他们亮出的第一招,就是总部主管全体“起立”。
什么是全体起立?即黄金集团对总部机关部门和岗位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后,按照“精简、高效、专业”的原则,将主管岗位由22个缩减至15个,面向全集团系统进行公开竞聘。
第二个大动作,是集团各部部长全部“降副”。黄金集团将总部现有6名正部长重新“起立”,全部聘为副部长职务,所有部门均为副部长主持工作,部门中管只设1职,正部长职务通过公开竞聘后方可聘任。
这样一来,彻底打破了岗位职务“只能上不能下”的惯例,企业内乐观向上的竞争氛围浓厚,积极效应明显。
▲黄金集团持续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图为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选祥一行在黄金洞矿业井下调研。
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选祥认为,选人用人要扬长避短,要不问出身、不问学历,才能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他举例说,在劳动过程中,一些员工很能创新,“比如有的劳模,本身读书不多,但出成果多,在工法改进方面很有经验,这就是难得的人才。”
“除了必须是专业人才外,还要会说,会做思想工作。基层书记不懂专业不行,不懂做思想工作也不行。就像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刚开始看不惯上面派来的政委,后来看政委打仗水平不错,他马上调整了看法”,在部队里当过团级干部的王选祥说,“连长要会打仗,如果打个靶连80环都没有,那战士们会说这个连长不行。还要会做思想工作,要通过沟通排除隐患,要通过做思想工作,凝聚起大家的精气神。当然,作为党组织负责人,基层书记到了一线,还要懂得在责任和吃苦面前往前站,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往后站,这样别人才服你。”
黄金集团还注重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今年就与湖南大学合作办学,专门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今年以来,湖南国资国企特别注重人才和智力战略实施,如4月与华为联合成立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助力湖南国企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如11月23日,又成立湖南湘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这家由湖南省国资委控股,华菱集团、湘投集团、建工集团、兴湘集团、高速集团、高新创投集团、国资集团参股的国有全资企业,在未来构想中,将会被打造成湖南国资领域又一个智囊库。
就在上述湘江研究院揭牌前5天,湖南国资委还完成了一个大动作: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南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承诺,在未来三年,将为湖南国资系统提供不少于2000亿元的资金支撑,这也给当前这场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扩展了更具操作性的空间。
一场涉及面甚广的改革,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制度保障,需要资金支撑,需要人才引领,需要从全国范围进行比较,需要与过往进行对比。
改革,绝不能关起门来想事干事;改革,必须得立足脚下、瞄准长远;改革,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改革效果的好坏,最终还得看人民大众的评价,看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21/12/26/1067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