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盐故事 | 雪天盐:匠人匠心守护中国味道

来源:红网 作者:贺芬芬 编辑:曾拥璇 2025-03-04 16:40:2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贺芬芬 长沙报道

一粒小小的食盐背后,承载着怎样的守护故事?雪天盐业以实际行动作答,让咸味里的中国故事,始终浸润着国企的温度与力量。

守护生态之源

从地底到餐桌,6550万年的天然馈赠

北纬 29°,东经111°,雪天生态井矿盐源产地,湖南澧县盐井镇。

地处洞庭湖平原西部边缘,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表,山麓环抱,鹭翔雉鸣,植被繁茂,生态和美。地底深处,是一片蕴藏6550万年之久的天然盐床,由远古海水、内陆盐湖历经地质变迁后沉积而成,净如瑰宝,却深藏地底千万年未经发掘。

图片1.png

湖南盐业湘澧盐矿历史影像。

直到1959年,湖南省地质局在此勘探发现了盐矿床,面积8.18平方公里,总储量约1.56亿吨。1969年10月1日,湖南第一口盐井开钻,名为“红一井”。

92岁的黄林凡就是56年前,第一批来到这里的钻探技工。当时,山中鲜有人类踏足,没有路、更没有车,笨重的钻井设备全靠人拉肩扛。工作生活设施简陋,为了结束湖南不产盐的历史,筚路蓝缕的老一辈盐矿人甘之如饴。

“那时候没日没夜,钻机24小时昼夜不停,往下打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终于打到岩芯见盐。”黄林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抽出来的卤水非常清澈,像清水一样。”

从不产盐,到民族品牌“雪天盐”家喻户晓,当地的人们将蕴藏在地底的生态好盐,视作自然的瑰宝,更将守护这片纯净的生态之源视为己任。

如今的盐井镇,林木苍翠,春耕时节白鹭翩跹,夏黄桃、秋柑橘漫山璀璨,可见的只有山林间一个个控制井口的阀门,和一段段通往地下盐井的管道。

纯净的卤水,将通过全密封的地下输卤管道,从盐井输送至37公里外的制盐厂。盐卤水如果渗透到土壤中,树木就很难存活,即便存活,种出来的果子也很苦涩。

守护者们的日常,是不论昼夜寒暑,顺着管线经过的8个村庄,沿途巡视,定期加固。雪天生态盐井矿盐采卤中心技术主任毛劲松和同事们,扎根山区,穿梭在150余口盐井间,将这37公里的输卤管线视作“生态生命线”,如守护瑰宝一般,守护着这片生态之源。

守护生态之粹

如何做到纯净?

37公里全封闭的输卤管线,连接着全国第一条食盐独立生产线,真正实现了生态盐从地底到餐桌的全过程无人工接触、无交叉污染。

图片3.png

食盐独立生产线。

比起使用化学絮凝剂净化卤水,雪天生态盐用了一个成本更昂贵、工序更复杂的“笨办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雪天盐首次将医用陶瓷膜纯物理过滤装置,引入传统的制盐行业。

食盐吸潮后结块,既是其物理属性,也是自然现象。但如何在不添加抗结剂的情况下,解决食盐的结块问题,这是一个行业难题。根据国标要求,精制盐晶体的颗粒度范围集中在0.15-0.85mm。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雪天盐业技术团队发现,如果将颗粒度大小均匀地控制在0.5-0.8mm粒度范围内,无需添加任何松散抗结剂,就可保持食盐良好的流动性不结块。

“生态盐的珍贵,在于把生态盐最天然、最纯净的味道提取出来,”雪天盐业生态井矿盐工艺工程师江秋红说道。

守护生态之选

从一粒健康好盐开始

品质好是基础,获国家专业机构的认证,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与倡导者,才能助力行业发展,守护更多家庭的舌尖安全与健康。

“纯度≥99.7%,这是我们对生态盐最基本的品质把控。除了纯度,我们通过建立更高和更优的标准,全面提升食盐品质。”雪天盐业技术中心负责人岳元媛表示。

基于雪天盐业在生态井矿盐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生态井矿盐评价技术规范》于2023年7月正式发布实施,解决了生态井矿盐无行业共通标准、消费者甄选好盐依据不清的难题。2023年11月,雪天盐业获得全国首张生态井矿盐认证证书,标志着盐业从0到1的突破。

优品质、强标准,要有好产品承载,方能创造价值,造福社会。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倡导全民健康“三减三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生态之选,雪天盐首发生态井矿盐系列产品,更高品质、更优体验、更具价值,助力食盐行业迈入生态新赛道。

神州一片雪,万户起炊烟。雪天盐以高纯好盐提味品质生活,以匠人匠心守护万家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贺芬芬

编辑:曾拥璇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nograb/646947/96/147477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