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物∣那个踹开西方钛垄断大门的“拼命三郎”,再不曾归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斌 陈杰 编辑:刘秋平 2018-06-29 09:19:07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党员、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公司原总经理禹海斌,因积劳成疾于2017年11月17日与世长辞。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摄影 陈杰 长沙报道

  “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尤其我们是在干中国人不曾干过的事情。”

                           ——中共党员、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公司原总经理禹海斌

  开篇

  2018年清明刚过。暖风掀去了春天的盖头,园外一望无际的新绿,风拂过,涌起层层绿浪。园里桃花盛开,奏响了一曲璀璨艳丽的绝唱,那芬芳的花瓣,默默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这里是湖南益阳市郊,湘投金天新材料公司的春之景象。

  巨大的车间里,机器嗡嗡作响,一件件超薄壁钛焊管成品在这里“诞生”,随后它们将奔赴全球各地,给核电、航空、火电等领域几乎每一个赫赫有名的宏大项目的重大装备,都烙上湖南制造的印记,也为引领和带动祖国钛焊管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而锻造出这个“关键性”作用背后的“关键性”男人——禹海斌: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的钛焊管事业无缝“焊接”在一起的“拼命三郎”,再也不会回来了!2017年11月17日15时,由于连年劳累,已是肝癌晚期还坚持出差的禹海斌,突然病发住院治疗后,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终年44岁。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俨然禹海斌一生的注脚。他像划过天际的烟火,以自己为炬,用青春和热血做芯,为中国的钛事业熊熊燃烧直至生命的尽头……

禹海斌病发住院前,参加的最后一场展会。多年来,禹海斌为了打开湘投金天新材料公司的钛焊管产品市场,殚精竭虑,直至献上自己的生命。

  一、“一夜间白了头”

  钛,是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重要战略金属和尖端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也是湖南省属国企湘投集团新材料布局的落脚点之一。

  2017年底,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到湘投集团视察,重点关注了钛材料的发展情况。禹海斌所在的湘投金天新材作为湘投集团的三级公司,正是集团实施钛战略的主力。

  中国的工业志应该铭记,2009年8月,禹海斌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创举:金天新材用集团自产的冷轧钛带卷生产出国内第一根全国产化钛焊管!

  “一举成名天下知”,当全世界钛焊管行业的目光都被牵引到益阳这座中国中部的城市时,人们不知道,此时,湘投金天新材成立还不足一年!

  宛如武侠小说中学艺有成的的翩翩少侠,初出江湖,遇敌出招,一招制敌!

  局面一开,步步惊喜。随后,湘投金天新材在钛焊管这个前无古人的领域,一发不可收:实现中国第一台60万KW机组钛焊管国产化;中国第一批百吨级钛焊管出口;中国第一台超薄壁0.4厚钛焊管全钛海淡装置出口到国外;中国核电行业第一台国产化薄壁钛焊管机组投入使用;国内市场占有率、销售业绩、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多项第一。

  其客户包括全球赫赫有名的西门子、国家核电、中核集团、远大、上海电气等企业,禹海斌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钛焊管行业的风云人物!

  然而,有谁知道,包括钛焊管在内的钛工业精深加工核心技术此前长期被美、日、俄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

  要打破垄断,谈何容易?一个内陆省份的三级公司,刚刚成立,要和欧美发达国家“虎口夺食”,很多人觉得“不可能”。

  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要打破局面,唯有在两个地方取得突破:一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二是具备从事钛焊管加工的专业设备和磨具。

  而这两项,对刚刚成立的湘投金天新材来说,都是空白。

  公司办公室主任周灿至今还记得,就在那时,“禹总原本一头乌黑的头发,一下变成灰白,现在想想那时他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苦苦思索之下,禹海斌决定先解决人的问题。“国外专家只能奢望,外国资本家不会白白便宜我们,还得立足国内。”

  听说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个专业对口、能力突出的博士马上就要毕业,禹海斌二话不说,拉上周灿风尘仆仆直奔哈尔滨,带着诚意满满,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

  还要不要继续?禹海斌大手一挥,“古有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诸葛亮出山,奠定蜀国‘三分天下’的霸业,我们为了中国的钛事业,这决定中华民族在全球钛产业的地位,吃个闭门羹不算丢脸。”

  于是,经过充分准备,禹海斌又拉着周灿一起二赴哈尔滨。

  这次求贤会选在哈工大附近的一个小饭店里。陪座的除了周灿,禹海斌还拉来了博士的导师和学校院系的领导,为说服博士南下增加“砝码”。

  桌上,博士吐露真言,“您这样的老总,为了企业发展,甘愿一趟趟从南跑到北,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家庭原因,我真就提着铺盖跟您走了。”

  冷水泼脸!不能怨人家博士不领情,在众多橄榄枝中,挑一支从大城市跑到南方小城的郊外,放弃条件优厚的国家级实验室到还是空荡荡的车间,那可真是疯狂的选择!

  在外人眼里,干起事业来“疯狂执着”的是禹总才对。

  求贤不能,那就自己培养!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金天新材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公司已有的技术和生产骨干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到厂培训员工,禹海斌还亲自出马,将公司六个新招进来的年轻小伙子一一定向培养,适合搞研发的去技术部门,适合搞经营的去营销部门……六年后的今天,这六个人当中,有两人已分别成为公司技术和经营骨干,跨入中层管理者行列!

  在制造业领域,有“金线(生产线)银具(模具)”的说法。好不容易解决了生产线问题后,模具成为摆在眼前的最后一只拦路虎。

  日本厂家闻风而至。条件是产品优先供应日方,还有付出高昂的技术转让费。

  真是令人愤懑!面对日方的如意算盘,禹海斌身上那股湖南人的“霸蛮”劲又上来了——“一定要鼓捣出中国人自己的模具来!”在湘投集团的支持下,公司最后和国内厂家合作,自主研发成功一整套生产模具,价格比日方报价少了一半,关键是守住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当公司终于破除阻碍,产品逐渐走向海内外的时候,人们才明白,当初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有多么重要!试想,如果没有禹海斌和公司党支部一班人的坚持,今天的金天新材也许就是外方左右下的一座代工车间,中国的钛焊管也许永远也冲破不了欧美列强的垄断……

禹海斌生前用过的皮带。

  二、“从没见过这么拼命的总经理”

  在中国钛产业领域,禹海斌算是个“另类”:一年有300多天,亲自带着营销团队马不停蹄地跑客户;在公司时,很少待在办公室,而是“下沉”到生产一线,实地优化生产流程、解决各种问题。

  而在同行及竞争对手的眼里,禹海斌意志坚强,襟怀坦然,是一名值得尊重和敬佩的对手。

  这一切,源于他心中怀着一团火,是公司“双向培养”中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典型代表。

  讲忠诚就要敢担当。禹海斌曾说,“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党员干部,忠于职守,这是对自己起码的标准。”

  他把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转化为对湘投新材料产业、对金天钛产业忠诚的责任自觉,做一名国有企业优秀党员高管,并用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使这团星火燎原……

  在金天新材,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禹总最爱吃的就是方便面”,还有“禹总的爱好就是工作”“一双皮鞋穿到张嘴了才肯换新的”“天天就是办公室和车间两点一线”……

  说话快人快语的公司质管部员工杨维军曾经对禹海斌说,“跟着你干,大家有冲劲,可是你把自己搞得也太辛苦了,我还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拼命的总经理。”

  是啊,谁不想安安稳稳地拿着一份薪酬,上班打卡下班回家,享受人生乐趣。

  然而,对禹海斌来说,这都是奢望。

  他常说,“集团把重担交给了我,我常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用、时间不够用,唯有坚持学习、坚持前行,才有可能将公司搞好。”

  在公司,车队司机杨勇陪伴禹海斌省内出差最多。为节省时间,也为了节省费用,只要早上能赶到的公务活动,禹海斌绝不会头晚就到,而是选择半夜从公司出发以便省下住宿费,有时为了赶路,两人连续开车超过十个小时是常事。

  生产部线长梁国栋是平时公司见到禹海斌最多的人,也是被禹海斌罚得最多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禹海斌到车间去得最多,对生产环节也“抠的特别厉害”。

  “如果谈工匠精神,禹总就是代表。在精细化方面,他比我们一线技术操作人员还要专业。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超强,做业务出身最后技术方面比专家还专家。”

  2012年,禹海斌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挑战。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的意大利公司向全球招标,订单需求7000吨钛焊管,相当于湘投金天新材一年产能的五倍。

  “这个项目必须争取。”禹海斌带上团队直奔海外,一口气和客户谈了8个小时。产品参数、工艺技术、焊接速度、检查手段、人力保障、运输路线……面对国际客户的一个个问题,禹海斌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客户把手册一翻,都对上了,觉得他特别内行,其实他当时刚分管营销部不久,我们都觉得不可能,一般人难以在短时间内摸透这么多技术工艺要求。”一名员工回忆。

  最终,湘投金天新材在全球几十家顶尖公司的围剿下突围而出,签下了一份2000吨钛焊管的框架协议。

  这一份重量级订单的背后,是禹海斌用无数个如饥似渴补充钛产业相关知识的日日夜夜、无数次深入基层向一线工人虚心请教的勤学苦练换来的成果,正如他曾说过的,“我绝不当一名脱离一线生产经营的管理者,绝不做一名不懂业务的指挥官”。

  2014年,填补国产化钛焊管应用空白的机会不期而至:我国核电样板工程山东石岛湾核电项目开始筹建。

  然而,业主方拒绝了湘投金天新材入场的请求,连面都不肯见。

  面对困难,禹海斌铆足了劲。他绞尽脑汁,整整3年一次又一次固定拜访客户,业主方、设计部、工程公司、设备厂家……不知道被拒绝多少次,不知道被质疑多少回,送出去的样品客户连看也不看就直接退回。

  他不信邪,一次次冒着风霜雨雪守在客户公司,见缝插针地把湘投金天新材的质保手段、生产能力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客户的头脑中,不断增强客户的信任和信心。

  曾当面说他“比牛皮糖还黏人”的客户,最终被禹海斌的真诚和专业打动,在送检的样品经检验性能优异,并派驻代表前往生产现场考察后,最终将金天新材正式纳入供应商认证名单。

  回想起禹海斌的点点滴滴,曾经看不懂禹海斌的杨维军,最后算是看明白了,“他事业心太强,总说公司现在还没盈利,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加油干。因为这种压力,他的认识水平和辛劳付出超出了所有人,真正做到了以命相搏,只为企业不为自己。”

禹海斌的妻子张冬华说,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像禹海斌一样好的男人。红网时刻记者采访时,张冬华回忆起丈夫生前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再次潸然泪下。

  三、“这辈子我都找不到这么好的男人了”

  除了“亏待”自己,禹海斌也没让家人沾到自己的任何光,相反只有亏欠。

  “每根钛焊管都成了他的孩子,而家人一个月都难得见他一次面。”妻子张冬华说,“古有大禹,今有老禹,都是过家门而不入。”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黄花机场、长沙高铁南站、火车站,离禹海斌的家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0公里,可是家门偏偏成了他难以迈进的“坎”。

  “每次都很赶,急匆匆去见客户,火急火燎赶回公司,偶尔才能回趟家,而且都很晚。”张冬华说。

  夫妻间的相聚,一往情深往往都凝聚在一顿晚饭中。只要确定禹海斌要回家,无论多晚,张冬华都要为丈夫张罗一顿饭。也只有在吃饭时,两人才能将说不完的话尽情倾诉,张冬华才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完整的家,才觉得丈夫是属于自己和这个家庭的。

  她至今难忘,两个人最美好的时光,还是禹海斌没去湘投金天前,每天早晚上下班用一架老式凤凰自行车,载着自己同出同归的日子。

  也许有人会说,禹海斌如此拼死拼活,收入一定很高,一定给了家人不少好处。说来令人大跌眼镜: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连续两年逾两亿元公司的堂堂总经理,这么多年,经常出国出差的禹海斌,给张冬华买的“最贵的东西”,是一个两千多元的包;张冬华至今最喜欢的一件咔叽布外套,还是结婚时禹海斌送给她的。

  现在全家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布套沙发、两张木板床、餐桌、书柜,还有一张市场上不超过两百元就能买到的简易电脑桌,就是全部家当。书是家里分布最多的“财产”,唯一的装饰就是一幅绣有“努力到无能为力”字样的十字绣。据说,这是禹海斌最喜欢的,谁料到,却一语成谶。

  都说知夫莫如妻,在张冬华眼里,“这个男人深爱自己的家庭,可当他的企业和员工更需要他时,他选择了后者。想想他经常在外面住的是经济型酒店,吃的是方便面,我就心疼。这辈子,我都找不到比他更好的男人!”

  女儿一度对“不着家”的爸爸充满误会和“埋怨”。“爸爸是个十分有主见的人,但面对我的时候总是低眉顺眼,我总是抱怨他不陪我,他也不解释,就一个劲的对我笑。”

  所谓父爱如山,无法溢于言表只因爱得深沉。

  在最后住院期间,平时总说女儿唱歌跑调的禹海斌,私下里却偷偷在病房里放了一整天女儿唱的歌。

  女儿听说这件事后,心中的眼泪决了堤。她在爸爸的追悼会上写就的一封信,让每一位亲见者肝肠寸断:曾经,我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天天陪我的爸爸,我不理解为什么您把事业看得比我和妈妈还重,所以,我疏远过您,也躲避过您,我甚至都能看到您被我躲开时眼底的酸楚……您的离去,让我幡然醒悟,我失去了一位能随时拥抱、随时抱怨的人。再也等不到您实现,这个夏天就带上还从来没出过国的我和妈妈一起去国外旅游的约定;再也见不到您嬉皮笑脸的要拉我跳舞的模样……其实,忘了告诉您,我一直都觉得您很帅,也从来没有直白地告诉您:我爱您!

  尾 声

  2017年11月17日,禹海斌这位钛之游子,终于停下奔跑的脚步,带着不舍,带着遗憾,英雄谢幕。

  当同事在办公室替他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公文包和抽屉的角落里塞满了治病的缓解药和止痛药,忍不住潸然泪下。

  梳理禹海斌的人生轨迹,湘投金天新材不是其职业起点,却是他为之奋斗并为之献身的终点。一旦相见,便成永远,在最灿烂的岁月相投“湘投”,可谓责任,可谓情结……

  斯人已逝,唯有致敬。就让那青山为坟,让英雄在湘水之畔静静长眠,于湘涛阵阵中,继续凝望他为祖国的钛事业创下的辉煌,指引后来人完成他未竞的事业吧……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斌 陈杰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2018/06/29/7150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