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泸沽湖三日

来源:红网 作者:朱克俭 编辑:杨桦 2019-01-23 13:59:41
时刻新闻
—分享—

泸沽湖三日

奇怪,刚才一路上,还满目苍凉。

车沿金沙江大峡两岸,忽左忽右,盘上盘下,到处只有峭崖,少见树木,时有砂石崩路,惊心动魄。

冷汗、心悸,因晕车一闭眼的功夫,再睁眼,虽仍是峰回路转,但植被大变:攀峰入谷,全是松树密林。

我预感,神往的地方快到了。

果然,在密林中上盘,突然出现一小片开阔;一道原木门楼横在前面:泸沽湖风景区。

收费站一侧,小松岗,隐约有一处观景台。走上去,放眼一望:哇!密林下,一碧非环顾不可尽览的平湖,山绕岛缀,云雾缥缈建议改成: “缥缈” 错别字系统标注,幽静而又辽阔。心,随之而静,似幻似梦,恍如走进一个美丽的传说。

莫非,一切美的境界,都须穿越坎坷?

第一天 且慢·夕阳

因无暇作太多行前的功课,对入住的酒店,大家多少有些忐忑。按导航,车很快到了湖边。缘湖行,一转,便见远坡上,一排字:且曼假日酒店。

两个急弯冲上去,便是酒店后院。卵石铺地,四处一种未完工的感觉;抬眼,仅一栋楼,三层,极简结构,带长廊,楼梯外置,无电梯。

这难道是网评极高的酒店?大家放下行李,悻悻然考虑另觅去处。

一位略似少数民族的长发男子,跛着脚,微笑着来接行李。

我说,先进客房看看吧,不行再说。

跛足男子竟是店长,提着行李一起登梯上楼。他告诉我,酒店开业不久,因为这里是地震带,都不装电梯。

到三楼,横过长廊,推开门。且慢,我和夫人同时停住了脚步。视线跳过洁净的房间,眼前是通透的玻璃门和宽敞的阳台:满屏湖光山色;万里云天,一览无余。

胡复何求?大家喜出望外,匆匆安顿便先去晚餐。

归途,仍是缘湖行。忽然,一位朋友连声惊叫,司机一脚急刹。见大家愕然,朋友大声嚷道:"你们没看见吗?那里,那里!"

大家顺其所指望去:只见远山与湖水之间,升腾着薄雾,重重远山飘浮起来;在远山和天空之间,风起云涌,有一道云缝,亮出一线火焰般的夕阳,万道霞光,洒向波纹由远而近的湖面……

我随口念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转而便觉得这现成诗句,实在不足以形容眼前的瑰丽。

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有朋友拉开车门准备下去。

我说,赶回酒店楼上拍吧,视野更好。

美妙转瞬即逝,只怕来不及。有人说。

司机一脚油,回到酒店。下车,等不得上楼,大家不约而同,抢入一楼大堂。这才发现大堂正面设计之巧。

整个大堂向湖的一面,也全部是通透的落地门窗。大门外的庭院,下临峭壁,装点着各色花草。庭院正中,有一方镜面般的水池;水池中央,设一平台;平台上摆一茶盘,左右各一草蒲,可盘腿对坐。茶盘上一壶两盏。池边到平台之间,有三块磨石在水,成为可随意上下,虚实相间的通道。

大家聚在大堂,一边尽情欣赏夕阳下千变万化的山光水色;一边轮流着,两两成对的盘坐在茶台上,留下自己在夕阳下的剪影。

峭壁下的湖面,起着涟渏,宛宛曲曲,断断续续,一道道光波,向前向左向右,荡向远去。左边,有一曲浅浅的湖湾,湾里,斜斜的停泊着一排小船。湖心,一座小岛,依偎着一脉高低起伏的长岛;长岛后面一座突出的大山,据说就是神秘的格姆女神山;再远去,则高低错落,云山难分。云,变幻莫测,时而遮山,时而显山,时在山腰,时在山顶。夕阳时隐时現,披着霞光,在天云与水波之间,耳语和嬉戏。

晚霞映在湖面,对饮的剪影映于池水,前后相融,颇有禅意。把镜头放低,再放低,茶台在水平面上悬浮起来,剪影高出湖面,高出远山,高入云天,如仙境一般。我很喜欢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海拔两千建议改成: “海拔两千” 错别字系统标注多公尺的高原,晚八点,天还亮着,湖还醒着。据说,在这男女情意晚合晨离的地方,遇夕阳比遇日出,更幸运。

忽然,夕阳火焰般地迅速扩大,整个天地渐如熔炉,火红的沸腾的熔液,向湖面尽情倾泻……

店长说,他天天在此,也难得一见这样的夕阳。

夜静回房,夫人真的烧水沏了一壶茶。酒店的茶很好,清香扑鼻。美景并未转瞬即逝,而是瞬息万变。视线越高,天幕越低,湖面越阔。夜色渐渐从四面围拢,使得天水之间的亮光,越来越集中。夕阳收缩,渐如两缝欲闭还睁的眼;映水的金色倒影,愈拉愈长,颤颤巍巍建议改成: “颤颤巍巍” 错别字系统标注,如两行不舍的泪,融化在苍苍茫茫的湖心。

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相看两不厌"的诗句。只是,不知深情如此的夕阳,是否还顾得上多看我们这些陌生的远客一眼。

第二天 环湖·絮谈

群山中的湖,难以名状。想知概貌,莫如环湖一游。

酒店帮着请了位本地司机。

司机姓傅,五十上下,汉族。祖上为清军将领,戍边,生死逃亡,辗转至此,到他这一代,谈吐之间,仍有点大户人家的遗韵。

"这后面是斗笠峰,很高。我们小的时候,牛羊都是放养。赶到山顶,一个月上去看一次。路上很多野果,一路吃上去,到上面就饱了,不用吃饭。满山云南松,枝尖桔色部分,可以搓出花粉,最养人"。

他语速很慢,娓娓道来,很快把我们带入了情境。

"这家酒店,地处吕家湾。是湖边新开发区域,配套不全,但开发商有实力,品味比较高"。

车开得很稳,微风拂面。

左边湖波浩渺,右边是村落。时有客栈,鲜花点缀着,在窗外闪过,鲜艳的大朵的月季花尤为醒目。

"普洛,我家就住这个村。那一大片,种的全是洋薯花,花开的时候,蛮漂亮。这是舍垮,摩梭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你们看,木房子,连顶都是木板,上面压着石头。摩梭族建议改成: “<敏感词>” 错别字系统标注你们都知道,还是母系社会,有走婚的习俗"。

说到走婚,马上想到杨二车娜姆。这位号称国际走婚族的奇女子,恐怕是摩梭人迄今最显世的代表了。

"她对扩大泸沽湖的知名度,是有作用的。前面,四川境内的小落水村,有个她的艺术馆。但去看过的,都蛮失望"。

"这是什么?"有朋友问。横路有个牌楼。

"地界,过了这,就是四川。看,那是草海,也就是湿地,泸沽湖的最大的浅滩部分"。

大家顺着他示意方向看去:一片浩瀚的草地,伸展至天边。稍近,有一块巨石,一艘木船,一杆彩旗,构成一幅标志性的小景。石上书着"草海"。

"草海很大,上万亩,直通泸沽湖。水下草根是千百年累积的,水涨水落可以随之沉浮,能走人。水上绿草,年年更新,最茂盛的时候,高过人头。草海中,有曲曲折折的水道,可以划船,捕鱼,捉蛙"。

这使我一下想到孙犁笔下的芦苇荡。

"草有用吗?"我问。

"打下来可以喂牛、马、羊,芦苇可以做编织。听我奶奶那一辈讲,过去,这里常成为当地老百姓躲避外族烧杀抢掠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建议改成: “新中国成立后” 错别字系统标注,有过几次大的折腾。先是人民公社,斩草作肥;然后分田到户,筑堤养鱼;最后回归生态,退渔还湖;现在成了旅游景点"。

生命如草,岁岁枯荣。这云淡风轻建议改成: “云淡风轻” 错别字系统标注的几句话,沉淀了多少岁月的艰辛?

"前面是横跨草海的情人桥,据说,当初是为走婚而架,老桥早毁了,这是新建的,你们可以走过去"。

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境中,我们边拍照,边过桥。

桥那边,是个小集市,夹道,有些卖地方小吃和民族饰品的小摊。三个穿着完全不同民族服饰的小伙子在搓着手交谈,我分不清哪是藏族哪是彝族或摩梭,趁朋友们擦身而过,把他们悄悄拍在了一起。

"我们是不是又回云南了?"有朋友问。

"前面就是。湖岸线有很多种,有的傍路,有的是浅滩,有的是深湾,还有的是伸入湖面的半岛"。

"我们过一个情人滩,一个神女湾?"我说。

"是的,这里盘上去,是里格村。看,下面就是里格半岛,开发最成熟的地方,酒店伸到了湖里面。好多画册都用了这里照片做封面"。

车在山腰盘旋。我感觉,这一截,应是与且曼酒店隔湖相望的位置。跟那边沿路可平视湖面不同,这边沿路全是俯视湖面。颇有开阔与幽深之别。

"到大落水了,这个地方有点过度开发"。

"为什么叫大落水?"我问。

"当年听我奶奶说,落,就是漏,就是存不住水的意思。应该是指这里的土质。据说,泸沽湖的水位常年稳定,再大的雨,也不暴涨,再旱的季节,也不干枯。与这里地下水的充盈和土质的透气有关。但这种土质,种庄稼不行。所以,这里旅游开发很早,到现在,拆拆建建,已经升级好几轮了。可惜的是,大落水本是一个外形很好的滩湾,由于早期开发太乱,挤占滩头,排水系统也不行,后来填土垫高补救,但天然滩湾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回了"。

酒店、客栈、餐饮,一家接一家。

"那是建还是拆呀?"

前面有几处半截房子,我问。

"旅游业,确实造福了我们。这里老百姓,在外面打工赚了钱,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建个好客栈。旅游旺季,这里家家户户,只要有张床位,就有客人。现在环湖两省联合整治,尺寸超大的,环保不达标的,见一个扒一个。现在问题是,客栈太小,不赚钱,没人愿投资;而完全自建,一般老百姓又建不起"。

我跟着他的问题陷入沉思。

"这环湖路,有一点让人受不了"。有朋友说。

"什么?"

"减速带。限速就是嘛!路本来就窄,减速带这么不科学,又这么密,震得头晕。"

"是啊,我们司机也恼火,车损耗大建议改成: “损失” 错别字系统标注。不过,我相信,这里会越来越好。知道吗?你们酒店后面,新建了山顶机场。我们这一辈人,看到的变化真大"。

我望着他,似觉他还有所感。

"你们来时,走的已经是新路,桥多洞多,进出很快;老路是盘山,上下好几天,要翻过山顶一个豁口,险得很。冬天下雪,出不去,也进不来"。

"现在有了机场,是更大的飞跃!"我说。

他点点头。

……

就这样,五十公里环湖路,我们一路絮谈,走走停停,几近一天,毫无倦意。

回到客房,临窗面湖,我脑海里仍挥之不去的,是草海的过去,大落水的现在,以及减速带,从山顶起飞的飞机。

第三天 泛舟·偶遇

大家都在望天:若雨,临窗读湖品茶。若晴,就划船、上岛,或者,登神女山。

神女山的传说,版本甚多;而且,各地景点,大同小异。只是,这里多了一层走婚的开放色彩:专情和滥情,雾里看花,难分难辨。据传,格姆女神与男神幽会;一说是最钟情的天神发现格姆滥情,一怒之下;一说是最钟情的天神忘情子日建议改成: “子曰” 错别字系统标注出,一急之下;总之,所乘神马前蹄猛踏,在群山中踏陷出大而深的蹄迹;格姆天遣建议改成: “天谴” 错别字系统标注为山,日夜思之,泪流成湖,恵泽人间。

且不论究竟,作为湖中最高峰,宜登顶览胜建议改成: “览胜” 错别字系统标注。

然而,天光水色,阴晴不定。云的心思,没法猜。

终于,有人耐不住了:走,进湖、上岛、登山,管他阴晴雨雪,心诚有好运。

入湖点选在大草海,离王妃岛最近。

草海中,水道宛曲。沿水道两边,百十步便插着一根长杆,长杆上飘着已风成碎片的彩旗,衬着远山,有点苍凉。船夫荡桨船尾,前俯后仰,韵律十足;小舟寸寸前行,如滑如翔。

我想象着芦苇高过头的情景,恍然若梦。

行着行着,不知何时,绿草黄水变成了清水上漂建议改成: “水上漂” 错别字系统标注着点点白花,极小的睡莲一般。水,清澈见底建议改成: “清澈见底” 错别字系统标注,湖底有潜草摇曳。不由得想起徐志摩的诗来: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这什么花呀?"有人问。

"水性杨花",年轻的船夫答道。

哦!我们曾在旅途小店点过的一道菜,竟是如此诗意的出身。

我取过脚边的一支桨,试着轻点入水,荡起,一串水珠从桨尖滴下,晶明透亮。

"水好清哦!"有人感叹。

"这水可以直接喝的",船夫边说,边单手掬水,喝了一口,"有点甜",他说。

有朋友双手捧起,试了点;夫人也跟着试了点。不约而同地说:"真有点甜!"

大家相互拍照。环湖的山,近绿远蓝,愈远愈淡;天边的云,欲雨还晴,愈近愈浓。

又不知何时,透明的水开始湛蓝近黑,水波渐平渐缓。与其说水,不如说更像油。但桨尖上滴下的水串,依然晶亮。

"水怎么黑了?"有人问。

"深呀,最深的地方,上百米"。

小舟靠岸,王妃岛到了。

看着岛湾深处的水,出现了争执:"像油建议改成: “像油” 错别字系统标注?不对,象绸缎";"也不对,象宝石,蓝宝"。

岛上并无特别的惊喜。

环岛,有码头石阶,有曲径通幽,有灌木丛林;绿荫深处,隐着一个土堡遗址,一个王妃陈列馆。也许,百花盛开的季节,会有另一番景色。

我想,当地人推崇它,恐怕主要不是以奇取胜,而是以之为骄傲。外地一位大军阀的女儿,远嫁给这里的土司,真实的爱情不逊于虚幻的神话。

我们没进陈列馆,久远的故事,不妨多留点朦胧。

返航。船夫问:还想看更多的水草花吗?加钱可以绕道。

一合计,我们几位朋友去。不去的,拼到了另一条小舟。

船夫兴奋起来,时而站着荡桨,时而坐着荡桨。大声说:"人少,可以不穿救生衣。保证安全"。

大家开始前前后后交换着位置照相。

有人大胆坐上了船头。

简直绝妙:翘起的船头,侧身斜坐,脸微昂,彩巾飘拂,神釆飞扬,背后风起云涌,气势和优雅俱在。

花海出现了。先前看过的点点白花,在这里,成片成片,望不到边。夫人喜欢拍特写,贴近去,从水面的瓣,拍到水底的根。

这时,有人啍起歌来。我说,放开唱呀。

于是,女声对唱在船头响起:

"唱山歌咧~

这边唱来那边和"

船夫在船尾摇着桨,轻声参与进来:

"~那边和"

奇怪,他声音不大,却能在湖面上回荡。

小舟重入草海时,蛙声一片,远远近近,鼓点似的。船夫说,要下雨了。我们一上车,雨点就敲响了挡风玻璃。

幸运的是,车到神女山下,雨过天晴。

但夫人抬头望着神女山顶,愣住了建议改成: “愣住了” 错别字系统标注:她严重恐高。而这山,远观和近看,如梦与现实。山势如立,全石少树,上下须个多小时的两根滑道钢索,裸露绝壁。

她说:"你跟大家去吧,我在下面等"。

我说:"那怎么行,让心态更年轻的朋友们去一览众山小;我们老夫老妻,一起在神女保佑下,散散步好了"。

穿过一片似乎刚植过花苗的坡地,往下走,我们意外发现:神女怀抱里,竟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月牙形湖湾。

湾里是个小小的村落,有一排新建的客栈;客栈前面是个精心设计的花园;花园前面是弧线的浅滩;沿滩,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两棵并立的树,一大一小,如倚如偎;滩正中,有一个伸向湖面的观景台;旁边,傍崖静泊着几条小船。放眼看去:湖面辽阔;有近岛远山,蓝天白云。雨后阳光普照,风景如画。

这时,观景台上,一群衣着光鲜的僧人,似乎刚完成什么仪式,在野炊。

我们沿着浅滩漫步,边观景边拍照,然后穿过花园,绕经客栈,再回到浅滩。

僧人们已经远去,在驶向湖中的船上,边划桨,边欢快地喊着号子。

浅滩静下来,听得见浪拍岸声。我们并坐在树荫下,一条随意于滩边的小板凳上,看着天,看着湖,看着远山和云彩,看着崖下的泊船和湖中的行船。心想:指望来世者,何尝不爱现世;普度建议改成: “普度” 错别字系统标注苍生者,何尝不渡自己……

"叔叔阿姨,请转过来一下"。

我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声音。一回头,咔嚓,是相机按响了快门。

一对陌生的母女笑着,看来也是游客。母亲说:"你们的背影真好看,我们已经在后面看了好一阵了",然后转向女儿:"你用他们的手机,帮他们再拍一张吧"。

于是,我们手机里,多了一张偶如天成的背影。

我们从长凳上起身时候,无意看到路边一块标示:尼塞村,情人树码头。

我很喜欢这一刻的巧遇。因为第二天,就是我们结婚三十五周年。

来源:红网

作者:朱克俭

编辑:杨桦

本文为国企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uoqi.rednet.cn/content/2019/01/22/47142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国企频道首页